成人水痘并伴随双耳后有包状肿大

我今年24岁,出水痘已经6天了,并且高烧不退,每回量体温都在39度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并且伴随着两耳朵后面有两个疙瘩,疙瘩不碰都疼。请问这与起水痘有关系吗,这个要怎么治疗?是什么引起来的?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病原学] 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在人胚纤维母细胞、甲状腺细胞中繁殖,产生局灶性细胞病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人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四)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后入血及淋巴液,在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皮疹分秕出现与间歇性病毒血症有关。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病毒血症消失,症状缓解。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严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变可累及内脏。部分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传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等处,形成慢性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恶性肿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导致神经节炎,并沿神经下行至相应的皮肤节段,造成簇状疱疹及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 水痘病变主要在表皮棘细胞。细胞变性、水肿形成囊状细胞,后者液化及组织渗入形成水疱,其周围及基底部有充血、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水疱内含大量病毒。开始时透明,后因上皮细胞脱落及白细胞侵入而变浊,继发感染后可变为脓疱。皮肤损害表浅,脱痂后不留瘢痕。粘膜疱疹易形成溃疡,亦易愈合。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与天花相鉴别:天花全身反应重,始即39-40度的高热,热度下降后发疹,皮损中央有明显的脐凹,颜面增多,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有是应注意与脓疱疮及丘疹性荨麻疹区别。 [诊断]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无环鸟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02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颇具传染性的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皮肤粘膜成批出现水疱,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1.先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较轻,1~2日后出现皮疹。损害初起为红色小丘疹,1日后发展为绿豆大小的发亮水疱,周围有红晕,以后干燥结痂而脱落。皮损分批出现,故同时可见有不同期的损害。数目常不多,10余个至20~30个。 2.疏散分布,好发于躯干、面、头皮和四肢,口腔粘膜亦可累及。 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岁以下的患者较少。病原与带状疱疹系同一病毒,传染性大,痊愈后,有终生免疫力。 【辅助检查】 1.疱液的涂片中可见有多核气球状细胞。 2.病理水疱处棘层细胞有气球状变性,即棘层细胞变大,内含嗜酸性包涵体。 【治疗方案】本病具有自限性,故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以防继发感染。注意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1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预防感染为主。可用1%依沙吖啶炉甘石洗剂;出现脓疱者选用百多邦、1%金霉素软膏。亦可用无环鸟苷霜、喷昔洛韦霜等抗病毒制剂。 2.系统治疗 (1)Wallace等用阿昔洛韦800rag,5次/d,7天,治疗成人水痘可以明显减少皮疹的数量,减轻发热及缓解症状。 (2)Joehi等用口服阿昔洛韦400rag,3次/d,治疗成人水痘,7天内皮损消失。 (3)陈适用无环鸟苷治疗小儿水痘,剂量为口服无环鸟苷5mg/kg,5次/d,7天,发热、止疱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4)赵丽娜等用转移因子治疗水痘,在休息、对症处理及龙胆紫外涂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3mg上臂皮下注射,每日1次,共4次,退热、新皮损停发及结痂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5)苏明等使用阿昔洛韦、泰能、特美力及地塞米松、白蛋白、甘露醇等治疗出血性水痘,但后又发生DIC,经抢救获愈。作者认为,①发病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水痘患者应密切观察,警惕并发症发生;②应早期在抗病毒同时,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及增加免疫功能的药物;③一旦出现脑水肿、毒血症时,宜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