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为什么成为千古杰作

如题所述

无论时间如何的久远,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永恒思索的话题。他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反抗民族压迫与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民族精神。这种反抗民族压迫与侵略的精神也是世界各民族都认同的,岳飞高尚的精神和坚贞的操守得到了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与敬仰。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涌现出的一批批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足以证明爱国主义意识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当中。岳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幅幅壮烈的诗篇。他所写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作品表现了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炽热而沉痛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满江红》是历史、文化思索和艺术的综合现象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自从二十岁参军便表现出惊人的能力。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呙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驰骋在抗金战场上的主帅岳飞,就这样被秦桧一伙奸臣夺去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寿年仅三十九岁。⑴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此词一出,数百年来一直震撼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每当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们总会油然吟诵着它,去抗击外侮。 上片开头两句,抒情与写景并举,一开始便把读者的情绪引进气势磅礴、气氛悲壮的词的境界。“怒发冲冠”,在写法上是夸张的,但读者并不感到离奇,因为这是一个满腔爱国义愤的民族英雄无法遏止的“怒”,这样写,似乎使人感到“凛凛一躯,堂堂一表”的岳飞,正面对急风骤雨,凭栏远望。他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幼在那里生长的中原,如今被敌人肆意践踏,那里的父老乡亲,在敌人铁蹄下惨遭蹂躏,他怎么能不气得头皮要“炸”呢?“抬望眼”三句,紧承上句,继续抒发自己激昂的胸怀。抬眼远望,目中所见,特别是由此引起的想象,包括山河的破碎,人民的苦难,势必引起作者更为悲愤的情感,“仰天长啸”正是悲愤到极点的表现。 而下片直写为国雪耻为民解恨的强烈愿望和战胜敌寇的坚定信念。“臣子恨,何时灭”两句说明,他对国耻未雪是耿耿于怀的,这也是导致他“怒发冲冠”的主要原因。下片开头四句在结构上与上片头两句仅相呼应,使全词成为浑然一体,可谓天衣无缝。结尾两句,是全词内容的概括,点明作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了重整破碎的祖国山河。⑵ 全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意境扩大,语言粗犷有力,气氛雄伟悲壮,前人说这首词“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⑶二、《满江红》的现代意义(一)岳飞的抗金行为的评判 近几年,社会上对岳飞、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这一说法评说不一,各执一词。对此,我仍应把岳飞的行为放到特定的时代进行评说。 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抽象性的名词,是否是“民族英雄”也各有评说。所谓民族就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这共同体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存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⑷ 也可以这样说,民族就是具有共同社会性的人组成的群体,这里并没有什么心理上的区别,哪怕是象黄种人与白种人这样不同的人只要具有相同的语言、生存地域、经济生活、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就可以算是同一民族的人。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民族是不断在演化、更新的,现在的中华民族无论是在人的自然性还是人的社会性方面都与几千年前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确岳飞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当时岳飞是南宋的将领,他忠于自己的朝廷,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尽自己的力量去捍卫大宋江山。 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孙展认为,不应局限于如何对英雄进行记忆和书写,更重要的是穿透历史隧道去面对他们、理解他们。两千多年前,无论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是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做了一个忠于自己选择的决定。放在那个时代,他们只知道要挽救自己的国家于危难之中,并不懂得“暴秦”之后竟是一个统一的中央大帝国的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在两千年后会成为“阻碍国家统一的行为”。他们在当时以自己的生命做出的选择既没有超出个人生活史,也没有超出在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理解力。那么,我们在看待、理解他们的时候就只能以那个时代的眼光。岳飞在那个时代,那种情形之下,还有比抵抗金人进攻更加理性的选择吗?(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点 岳飞的抗金行为一直以来都被后人所称颂,那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岳飞的精神,是热爱故土家园的人伦光辉,舍身取义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道德信仰。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人类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显示出岳飞对南下金人的痛恨,而“精忠报国”突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背上这四个字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