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卡车的发展历程,五六十年代的卡车是不是只用于军用?七八十年代呢?

如题所述

从1956年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批解放卡车下线至今,我国卡车行业始终将自主研发作为发展的根基。据资料记载,我国第一辆卡车型号为解放CA10,其整备质量为3.9吨,发动机排量5.5升。随后,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至1983年间,一汽又相继开发出CA10的提高型及换型产品CA140和CA141型卡车。其间,第二汽车制造厂(即东风)于1975年建成投产,于1991年之前先后开发了EQ1405吨载货车、EQ1141G8吨平头柴油载货车。可以说,时至改革开放初期,解放和东风通过自主研发已为我国卡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重型汽车生产能力的问题,我国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公司重型汽车技术,由今天的中国重汽、陕汽和红岩分别组装整车,杭发和潍柴生产发动机。斯太尔技术在经过我国卡车企业的消化吸收,至今,以此为平台研发出的新产品已经在我国重卡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重汽重组之后,重汽集团结合引进沃尔沃驾驶室技术及自有专利,开发出豪泺系列重卡产品;陕汽则利用引进的曼公司F2000驾驶室技术,推出了德龙F2000。此外,2002年,北汽福田在国内主流大吨位重卡产品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配以改进的北方奔驰驾驶室,推出了福田重卡,随后又推出了参照欧系流行重卡驾驶室造型的欧曼重卡,使销量大增,成为卡车新品牌中的一匹“黑马”。
  自去年开始,东风和一汽相继推出了基于各自新一代重卡技术平台的天龙和J6系列重卡,二者均装备了12升及以上的大马力电控发动机、全同步器变速器、电控悬架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配置。这些技术创新不但可以引领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实现了与国际水平接轨。据了解,中国重汽第四代重卡产品也将于今年研制成功,不久后即将加入新一代重卡的角逐。追问

这是相对与生产者来说的进程,那行对于使用者呢?就是需求量是怎么变化的?

追答

50。60年代这时期大都由国家采购,由于这时期生产量较小,因此也有从苏联购买。到60,70年代中国卡车进入低谷,采购量,需求量和质量大大减少。78年到2000。开始复苏,市场对于重卡需求量提升,同时西方新技术促进卡车发展。2000至今。市场爆炸式增长。中国公路网的建成促进大宗货物运输。市场需求量在未来仍处于上升态势。

参考资料:中国工业新闻网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