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急急急,关于郡县制和行省制的!谢谢,我知道很多!如果全部回答了,我给150分!不骗你!

郡县制到底是被废除了吗?行省制度确立以后,便一直延续至今吗?还有,元朝的行省制和我们今天的“省”有什么关系?行省制度中的行省是指行中书省,我们今天的省是指什么呢?还有,明清时期延续了行省制度吗?具体表现是什么?还有啊,郡县制与”州“”道“”府“有什么关系?这些也属于郡县制吗?还有啊,郡县制是不是到元朝就被废止了呢?
还有啊,行中书省,地方长官的称谓是什么?

1、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583), 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元代至元年间,郡名完全废弃,改为行省制度。

2、行省制度确立以后,便一直延续至今吗?是的,不过期间有所改变与元代的不完全一样。
3、元朝的行省制的面积大于现在的省份,行省长官也比现在的省长权力大
4、我们现在的省,是一个行政区域。
5、明清时期延续了行省制度,但有所变化
明:①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与中枢相同的机构与官名,降低其品秩等级。
②地方分权,相 互牵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
③整顿地方机构统属关系,实 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州三级统属。洪武 十四年(1381),朱元璋废中书省与丞相制,原由中书省 直辖地区更名直隶,归六部管辖。从此,“省”的机构 不复存在,只因各布政使司辖境与原行省相同,习惯上仍以行省称之。
清代
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省置巡抚,总揽军政;撤销都指挥使司,降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为省属机构,使巡抚成为一省之长。同时置8总督,统辖除鲁、豫、晋 3省以外的行省。其中,直隶、四川为一省一总督,两江总督辖3省,余皆各辖2省。督抚治所除江苏外,皆在省城。同治后经逐步调整,凡督抚同在一城的省,存总督而 废巡抚;非总督驻节的省,巡抚可全权处理军国大事,只江苏一省因督抚治所不同仍维持原状。至此,行省制臻于健全。辛亥革命后仍沿袭,只将督抚更名为督军、督 办、省长而已。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县。后因省区太大,政务日繁,又在行省与 府、直隶州厅之间置道,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称道台,设四品道员1人。辛亥革命后废府存县,道台演变成省府派驻各地区之行政专员公署。

6、郡县制与”州“”道“”府“都是郡县制的变化。(不同时代的称呼)
西汉武帝始设刺史,监察地方到东汉末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例如荆州刺史刘表)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 派中央九卿出任各地州牧,集中一州所辖各郡之军、财、 民力镇压起义民众。从此,州由中央监察区变为地方行 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各州均置行政机构和长史、司马、东曹椽、诸校尉等官属僚佐。由 于州牧、刺史手握重兵,并以此为割据资本,使中央集权陷于瓦解,导致三国鼎立割据局面。
 府建于唐开元时,相当于州。当时凡属京师、陪都 或本朝帝王驻跸地,皆建府以显示其特殊地位。府的行 政长官为府牧、府尹、少尹,其下属机构府、州大致相 同,均置司录、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府(州)学等,但府属官吏的品秩比州高。从五代至宋、元,建府地区逐渐扩大。到明代,全国已普遍建府,取代唐以前的州。

希望可以帮助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8
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均由国君任免。 它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元朝时被废止。秦汉郡以下的一级行政机构是县或道。内地均设县,只有边地少数民族才设道。道和县是平行的,道、县均是郡下一级的行政组织,其官制大约也略同。
2.州。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州的名称。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亦有尧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之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由中央管辖。到东汉时,州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之后各朝沿用这一体制。隋炀帝时改为郡/县二级体制,唐朝沿用,但改郡为州。977年,宋太宗将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行政长官称知州事。以后各朝代均有州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苗族、藏族、回族、羌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行政地位在省以下、县以上。
3道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始设于西汉,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趋于完善,中华民国时期沿用,新中国建立后停止使用。需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道,其性质和行政单位都不尽相同。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相当于苏联的某地方面军总司令),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唐睿宗景云年间)。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经在省下设“道”为次级行政区划单位,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之后并未采用此规划,而之后“道”这个行政区划也被废除。
4.府,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西汉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平行的地方行政区划。
5.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当时有11个行省。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代、清代所继承。
6.今天的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地方最高行政区域名。源于古代省制。截至2011年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第2个回答  2013-01-08
郡县制在古代一直沿用下来,只不过名称和设置有一定的变化。

严格上说,元朝行省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废除,但是省的概念以及行政区划从元朝到现在一直保留下来。

我们今天的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中央之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明朝时,地方上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行省制度,改由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并称“三司”。

”州“”道“”府都是广义上的郡县制演变的形式。几个都曾经作为一些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属于郡县制的一部分。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追问

各省都有各自的宰相?那权力是不是很大

追答

中央对地方能够有效地控制。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这方面远不如汉唐地方大员;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
行省内部权力相互牵制。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08
无语了。先强调一下,你上面说的一大串的地方机构它们都是郡县制,只不过历朝的行政单位不同而已,官员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都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和中央集权,防止叛乱。从秦朝到现在从没有废止过,只有不断强化和改善。元代的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而现在的省是一个地方单位,元代的省也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建立的,相同的是省都有在中央规定内的自治权,管政不管军,都施行省管互迁制度,防止地方势力膨胀与中央抗衡。
第4个回答  2013-01-08
行中书省的问题顾名思义行中书省就是和中书省一样官职也是和中书省的一样,各省都有各省的宰相
现在的省来源于元代的行省,明清时期延续了行省,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郡县制是最初的地方制度,州府道和郡县制是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