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信用具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3点。

1.信用具有社会性

首先,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为前提和基础的。其次,信用体现一种社会关系。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最后,信用的社会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2.信用具有伦理和文化特征

信用属于伦理学范畴,体现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就信用的文化特征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

3.信用在经济金融范畴中具有偿还和付息的基本特征

经济学和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征是偿还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是到期要按时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在这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而改变了资金使用权。

二、信用的本质,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1.从伦理道德层面看

信用的本质是: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

从伦理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 “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

2.从法律层面来看

信用的本质含两层: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二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

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合同法》中要求“当事人对他人诚实不欺,讲求信用、恪守诺言,并且在合同的内容、意义及适用等方面产生纠纷时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合同”。

3.从经济学层面看:

信用的本质是:“借”和“贷”的关系。信用实际上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4.货币角度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的本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扩展资料

信用的基本作用,主要包括5各方面:

1.信用促进了资金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借贷,资金可以流向投资收益更高的项目,可以使投资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资金盈余单位又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通过信用调剂,让资源及时转移到需要这些资源的地方,就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由于信用能使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并投放出去,使大量原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资金运动起来,这对于加速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并且利用各种信用形式,还能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增加资金生产投资。

3.信用加速了资本积聚和集中。

信用是集中资金的有力杠杆。信用制度能使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到了少数企业中,使企业规模扩大。

4.信用有效地调整着国民经济

信用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货币和信用制度来制定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利用各种信用杠杆来改变信用规模及其运动趋势,从而调整国民经济。

5.信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信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0

信用的基本特征

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贷两层含义,分为社会学和经济学范畴,信用的这一本质内涵,决定信用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信用具有社会性

首先,信用的社会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上。信用是以信任为前提和基础的。对受信人的信任实际上是授信人对信用关系所具有的安全感,它是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因为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取决于授信人的理性判断,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其次,信用体现一种社会关系。信用不仅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千上万的授信人和受信人发生信用关系,行为主体时而是授信人,时而是受信人,身份在不断变换。如银行在吸收存款时,是受信人,与存款客户发生信用联系;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则为授信人,与贷款客户发生信用联系。这充分体现信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随着信用的发展,信用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愈加丰富,信用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也愈加复杂。在现代社会,信用关系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由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编织而成的巨大社会关系网络。

最后,信用的社会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同的时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信用有着不同看法。在当今社会,传统的信用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对信用的理解不断深化。信用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关系。

2、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

信用属于伦理学范畴,体现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诚实守信得到社会的推崇和信任,失信则将受到谴责和孤立。当人们都认同并遵守这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候,社会信用环境就会优化,失信的行为就会减少。

就信用的文化特征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信用具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借债始终被认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人们常常将债务称为“饥荒”,即只有到了饥荒的时候才可以借债。在消费上,将‘“寅吃卯粮”视为“恶习”,主张禁欲节俭和量入为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情况则大为不同,人们对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成为普遍现象。尽管信用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诚实守信”是人类普遍认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对信用的理解存在差异,体现出信用的文化特征。

3、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经济学和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征是偿还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是到期要按时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在这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而改变了资金使用权。首先,通过信用方式融通资金,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生产资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态上,只能用于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转移。但闲置的货币资金都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聚集起来投放到任何产业,使资金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再分配,从利润较低的产业转向利润较高的产业,因而促成了各产业利润率的平均化,并自发调节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其次,信用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使其在竞争中加速了对中小资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同时信用把各企业零散的、用做积累的利润汇合为巨额货币资本,用于支持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企业,加快了资本的积累过程。最后,信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信用工具的广泛使用,节约了现金流通及其相关的各项费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销售过程,节省了商品保管、运输等费用。

信用的本质

从伦理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 “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

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是指“借”和“贷”的关系。

从法律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第二层含义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第2个回答  2020-07-04
网贷是对于现在很多人都存在的行为,网贷有时候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去进行网贷。网贷一旦超出自己还款能力范围,就会发生网贷逾期等情况,也有的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陷入不良循环中。最好在短期内还清。网贷逾期刚开始会电话催促,这也是很烦的,后面会线下催还。再不还就会记录都会上网贷大数据。影响以后贷款以及出行。所以还是及时查询网贷信用情况。可以在人民银行查权,线上登录银行网或者薇 信公众搜:众数速查平台,询清楚网贷信用,建议尽快偿还避免影响信用。
第3个回答  2013-01-07
特征:①信用具有社会性;②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③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本质:①信用代表的是一种具有偿还性和增殖性的社会价值量的再分配关系;②信用是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特殊价值运动形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1
信用的实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