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名著改编的利与弊

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想请你给点建议,谢谢

也谈红色经典及其翻拍 在建国后到“文革”这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拍摄了许多好的影片,特别是一些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片子,如《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红岩》《51号兵站》《南征北战》等等,时代色彩浓郁,艺术成就极高,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陶冶人们情操的经典佳作。这些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像李向阳、高传宝、王成、江姐.....他们机智勇敢、沉着坚强、忠诚坚贞,可歌可泣,令人敬佩赞叹。可以说,这些影片及其英雄人物,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堪称红色经典。 这些红色经典,故事情节一般并不复杂,但故事设计巧妙、构思独具风格,具有吸引力;演员中既有一些根底深厚的老艺术家,也有很多新人,但都全身心地投入演出,感情纯真,演技娴熟,具有亲切感,具有感染力;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战争年代的历史面貌和社会背景,接近故事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具有真实感;影片的语言精练,朴实无华,音乐、插曲简洁明快,接近生活,一些经典语言、插曲至今仍在流传.....这一切都是这些影片成为经典佳作的原因所在。不仅红色经典,这一时期的所有电影作品都具有这种特点,因此才形成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 “文革”期间,我国拍摄的一些革命题材的影片,政治色彩浓,情节古怪离奇,语言多政治说教,枯燥无味,演员表演僵硬,好片极少。 近几年来,我国又拍摄出了一批内容、艺术效果俱佳的革命题材的好影视剧,如《长征》《大决战》《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但总体来说,新面世的原创剧总体数量不足。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一些红色经典老剧的翻拍,让人觉得有点“和尚不够秃子凑”的感觉。 说起红色经典翻拍,曾出现过一股热潮,像前面提到的有些影片以及《铁道游击队》《虎胆英雄》《小兵张嘎》等等都被翻拍成多集电视剧。这些翻拍的影视剧,剧本创作在原作的基础上加进了很多内容,显得杂乱,甚至拼凑;因为距离当时战争年代较遥远,不具备原作那种出自亲身经历、切身体会的创作条件,多是属于查找资料、闭门造车,因此这些影视剧严重缺乏真实感。从演员的形象及演技上讲,毫无当时的时代特征,显得轻浮、花哨。语言更多的是字正腔圆,戏剧化,脱离生活.....因此,很多翻拍的片子极不成功,实际上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的甚至是垃圾产品。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远古玉器及现代赝品。远古时期的人们,磨制一件玉器,怀着虔诚的心,含着崇敬的情,全身心地投入,或许毕其一生才能完成一件作品,那自然使作品有了生命,——这就形成了古玉上面的神韵。现代造假尽管花样翻新,工具精,玉料好,但没了当时那种氛围,缺少那种感情投入,外表仿得再像,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赝品,因为没有神韵,多了铜臭。我们的红色经典及其翻拍之作,是不是与此有些相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