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名词解释?

能不能具体(不要太具体,难得吵)解释几个名词:
1.行(hang)旦
2.生旦净丑

行旦我不知道
2、
生:男性,分小生(武生)和老生,
旦:女性分青衣,花旦,刀马旦
净:男性,俗称花脸,一般用于有明显个性人物或英雄人物
丑:丑角,男女性都有,男如武大郎,女如媒婆之类
以上只是个大概说明,其中每个角色还有庞杂的正/副,大/小之分,中国的国粹非一言半语说的明白,有兴趣就要参考大量相关专业资料了
“生”是逻辑性 脚色的统称。扮演中老年人物的叫老生,因戴髯口,又称须生、胡子生,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按表演艺术的不同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兼重武功的靠把老生。扮演青年不挂胡须的叫小生,如《西厢记》中的张生。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艺特点,又分巾生、冠生、穷生、雉尾生和武小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人物叫武生,又分长靠武生(如赵云)和短靠武生(如武松)。还有扮演儿童的叫娃娃生。   
“旦”是女性脚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可分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种类型。正旦(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青年女性,秦香莲;花旦扮演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 青年女性,如《拾玉镯》的孙玉姣;贴旦指同一剧中次要的旦角,大多为丫头;闺门旦扮演少女,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武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如穆桂英;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如佘太君;彩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闹剧人物,又称丑旦、丑婆子,如戏中的媒婆。   
“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特异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演风粗犷。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技艺特点,又可分为大花脸,以唱功为主,如包拯;二花脸,以做功为主,如曹操。二花脸又可分武花脸,以武为主,如杨七郎;油花脸,形象奇特,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   “丑”,扮演喜剧脚色,由于在鼻梁上抹一上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又称三花脸。传统戏中丑脚扮演 人物种类繁多,有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 身份、性格和技艺特点,又可分为文丑和武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5
旦行,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有比较详细的分工,有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生,就是指男人,要不然怎么会有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叫法。旦,解释起来复杂点,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是由“姐”字演变而来。顺序是先有“姐”,接着“姐”被人们讹为“妲”(宋代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等剧,“妲”就是“姐”),再由“妲”简笔为“旦”(金代、元代的剧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以前的《老孤遣妲》也成了《老孤遣旦》)。“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这一点在天津可以得到实证。既然“旦”源自“姐”,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净,元人柯丹丘认为“净”是“靓”之讹。他说,净要用脸谱,粉白黛绿的,真是靓装。靓就叫开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讹变为净了。丑,

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有人可能觉得这种解释太简单、普通了,如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秘,定能找到新说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4
行当——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体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义为“生”。
  “旦”指旭日东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净”。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
生;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为以主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