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 循史传 的翻译

如题所述

循史传不是隋书的么?部分译文:
隋书卷七十三列傅第三十八
循吏
古代善于治民者,以仁养之,用之有节,以礼教之,随人民的便利安排他们,按人民所想的给予他们,照人民的喜好劝勉他们。像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听说他们饥饿寒冷为他们伤心,看到他们辛劳艰苦为他们悲哀,所以人民敬重喜欢他,热爱亲近他。如了产治理郑国,子贱治理单父,贾琮治理冀州,文翁治理蜀郡,他们都能体恤人民的困难,用忠厚教导人民,依照人民的利益方便人民,施惠于人却无所耗费。他们的光辉映照千年,美名长存,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以此道治民。所以三王五帝不改变人民却教化了他们,都在于他们施行教化的这种仁术罢了。所以说只有无能之吏,没有不可教化之民。
高祖应运为帝,清除邪恶平定叛乱,废寝忘食,期望超越前代帝王。但不注重诗书,不崇尚道德,专门运用法令,以严治下。官吏只求无过,很少听说宽厚仁慈的。乘机谋取财利的人,多半能暂时求得名声。等到炀帝继位,胸怀经营远方的谋略,兵车战马之迹,几乎遍及天下,纲纪松弛紊乱,治国的四纲不能实行。那些善于侵夺牟利,长于盘剥搜刮,不顾多数百姓性命,来遂成一个人欲望的,称作奉公行事,马上提升。那些顾全名誉节操,胸怀纲纪,抑制抢夺之心,来顺从百姓要求的,就称作附和偏袒臣下,即刻诛杀。官吏侵财牟利,得到了他所追求的,即使严申禁令,仍会有人去做。官吏廉洁公正,失去了他所追求的,即使加重赏赐,仍不会有人去做。何况上头的人赏赐邪恶,下面的人满足了自
己的欲望,想求得他们的廉洁,不是很困难吗!梁彦光等人建立严厉苛察的朝政,劝勉昏乱狂悖的君主,祟性平易,始终实行仁爱宽恕之道,传下的风范留下的德行,消失了却没被忘记;宽恕仁惠的声音,足以留传后世。所以列其事迹而为《循吏传》。
梁彦光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祖父梁茂,魏秦、华两州刺史。父亲梁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幼年聪慧,有天赋的卓越品性,他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应当能兴盛我们这一族。”七岁时,父亲患重病,医生说吃五石散可以痊愈。当时找紫石英没找到。彦光忧伤得不知怎么办,忽然在花园中看见一样东西,彦光不认识,觉得奇怪就拿回了家,刚巧是紫石英。亲戚们都感到奇怪,认为是彦光极尽孝道的感应。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入太学,广泛涉猎经史,有规矩法度,轻易随便的事也一定遵照礼仪。脱下粗布衣裳担任秘书郎,当时年龄十七岁。北周建立,彦光升任舍人上士。武帝时,多次升任小驭下大夫。因为母亲的丧事离职,居丧过哀而憔悴,超过一般礼节。不久,命令他就职治事,皇帝见他过于憔悴,感叹很久,彦光多次受到皇上的宽慰。后改任小内史下大夫。建德年间,担任御正下大夫。跟从皇上平定齐,凭军功拜授开府、阳城县公,封邑一千户。宣帝即位,拜授华州刺史,升位华阳郡公,增加封邑五百户,把阳城公的爵位改封给他的一个儿子。不久提升官位上大将军,升任御正上大夫。很快拜授柱国、青州刺史,正碰上皇帝去世,没去上任。等到高祖登基,让彦光担任岐州刺史,兼管岐州宫监,增加封邑五百户,加上以前的共有二千户。彦光有很好的政绩,嘉禾连理,出现在岐州境内。开皇二年,皇上到岐州,喜欢他的才能,就降下诏令说:“赏赐善者,是为了教导人民为善。彦光操行平实正直,见识才能凝重深远,在岐下为政,对人民恩威并重,清廉谨慎的名声,闻名天下。三年之后,自然应当升迁,又怕他生活困乏,暂且适于表彰奖赏。赐给五百斛粟、三百件物品、御用伞盖一把。希望有感于我心,一天天增加他的美善。应使四海之内,凡是当官的,都应当钦慕他如仰高山,如间清风以自勉励。”不久,又赐钱五万。
数年之后,改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那地方的习俗非常质朴,用安定的方法管理它,全境教化得很好,考评政绩连年为上,为全国第一。来到相部,仍按岐州的方法治理。邺都的习俗杂乱,人多狡诈,为彦光作歌谣,说他没有能力治理和教化。皇上听说后责备了彦光,最后获罪免职。一年后,拜授赵州刺史,彦光对皇上说:“我以前在相州待罪,老百姓称我‘戴帽饧’。我自己料想既已罢免,就不再有穿官服戴官帽的希望了,没想到皇上:又垂恩录用。请允许我再作相州刺史,改弦易调,期望能扭转当地的习俗,报答您的大恩。”皇上依从了他,仍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猾不守法纪的人听说彦光自己请求来相州,没有不嗤笑的。彦光到任后,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如同神明,于是强横狡猾的人没有不偷偷逃走的,全境大惊。当初,齐被灭之后,士大夫多半迁移到函谷关内,只剩下工匠、商贩以及从事音乐的人家移来住满了州城内外。因此人情阴险邪僻,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彦光想革除这种弊端,就用俸禄请太行山以东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建立一所学校,不是圣贤的书籍不能传授。经常在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召集学子,亲自到场策试。勤奋学习超出一般、聪惠有美名的学子,让他们登上厅堂就宴,其余的人都坐在厢房内。有喜爱争论、懒于做事一无所成的人,让他们坐在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等到学业完成,就举行宾贡的仪式,还在郊外为之设宴送行,并把财物赠送给他们。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上进,习俗大为改变。有一个滏阳人焦通,生性酗酒,事奉双亲不孝,被堂弟告了状。彦光没有给他治罪,带他到州裹的学校,命令他在孔子庙裹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因为母亲用手杖打他不痛,哀怜母亲气力小,对着母亲悲伤哭泣之像。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既伤心又惭愧,好像无地自容。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放他回去了。后来焦通改正错误,砥砺德行,终于成为了有德之士。其以仁德教化百姓之事都如同此事。官吏百姓都感动欢喜,几乎没有诉讼。数年之后,死于宫任,时年六十岁。追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谧号襄。儿子文谦继承职位。
文谦高雅有父亲的遗风,以上柱国嫡生于的身份,循例拜授仪同。开皇十五年,拜授上州刺史。炀帝即位,改任饶州刺史。一年后,担任鄱阳太守,政绩称为全国第一。征召拜授户部侍郎。辽东战役,文谦兼武贲郎将,不久以现有官职兼任检校太府、卫尉二少卿。第二年,又兼武贲郎将,担任卢龙道军副。正好遇上杨玄感造反,玄感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开始隶属于文谦,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尚未传到,玄纵就逃跑了,文谦没有发觉,因此犯罪发配到桂林守边而死,当时年龄五十六岁。
小儿子文让,最初袭封阳城县公,后来担任鹰扬郎将。跟从卫玄到东都抗击杨玄感,奋力作战而死。赐予通议大夫的官位。樊叔略樊叔略,陈留人。父亲樊欢,曾任北魏南兖州刺史、阿阳侯。正遇高氏独揽大权,准备商议复兴的计划,被高氏所杀。叔略当时还在幼年,就受了宫刑,在宫廷和台省中供人役使。叔略身高九尺,志向和气概不同一般,很受高氏忌恨。叔略内心不安,于是逃奔到函谷关以西。周太祖见到他非常器重,安排在自己身边。不久拜授都督,继承爵位为侯爵。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招为中尉。叔略多计谋,通晓当时的史实,宇文护逐渐信赖委任于他,兼管内外。多次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杀后,齐王高宪招叔略为园苑监。当时高宪素来有吞并函谷关以东的打算,叔略根据不同的形势多次进献计策,高宪觉得他不同一般。建德五年,跟从武帝攻打齐,叔堕统率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军功升任上开府,晋封清乡县公,封邑一千四百尸。拜授汴州刺史,被人认为明达有决断。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精巧的才思,拜授营构监,宫室的规模都是叔略制定。工程还没完成皇帝就去世了。尉迟迥叛乱,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迟迥的将领宇文威来侵犯,叔略回击赶跑了他。叔略以军功拜授大将军,又担任汴州刺史。
高祖登基,晋升上大将军,晋爵安定郡公,在州郡几年,很有声望。邺都风俗不好,被人认为难以教化,朝廷因为叔略所在的州郡很有名,任他为相州刺史,政绩是当时的第一名。皇上下诏表扬他,赏赐了三百件物品,五百石粟,颁示天下。老百姓为他作歌谣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入任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的,聚在一块立碑歌颂他的德政。自从担任司农卿,凡是种植的作物,叔略都另外制定条例制度,全都出入意料之外。朝廷有犹疑不定的事情,公卿们不能决断的,叔略就为他们评理。虽然叔略没有什么学问,没有书本依据,但不拘成法,师心独见,暗中与理相合。很受皇上的亲近信任,高颖、杨素也厚礼待他。叔略虽是司农。往往参与九卿之事。生性崇尚豪华奢侈,每饭必前列方丈,水陆之产必备。十四年,跟从皇上到太山祭祀,走到洛阳,皇上命令他审察囚徒。叔略详细叙述了情况准备上奏,清晨起床,走到监狱门口,突然死在马上,当时年龄五十九岁。皇上哀伤惋惜了很久,追赠毫州刺史,谧号襄。
赵轨
赵轨,河南洛阳人。父亲赵肃为北魏廷尉卿。赵轨从小好学,有品行。周蔡王招为记室。以清贫刻苦闻名。升任卫州治中。
高祖登基,赵轨改任齐州别驾,有能干的名声。他家东边的邻居有一棵桑树,桑葚落在赵轨家,赵轨派人全部捡起还给桑树的主人,告诫他的各个儿子说:“我不是拿这个来求名声。我想不是自家之物,就不要拿。你们应该以此为戒。”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第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上奏后,直担嘉奖了赵轨,赏赐三百件物品,三百石米,征赵轨入朝。父老乡亲送行的都挥泪说:“别驾在位时,与老百姓秋毫无犯,所以不敢以酒相送。先生清廉如水,请允许我们斟一杯清水饯行。”赵轨接过水喝了。到了京都后,诏令赵轨和奇章公牛弘撰写确定法令规则。
当时卫王杨爽担任原州总管,皇上嫌他年轻,因为赵轨的政声很好,就授其为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赵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稻田中,踩坏了农民的禾苗。赵轨停下马等到天亮,按其值赔偿而去。原州的官吏听说这件事,没有不改变节操的。
数年之后,赵轨升任硖州刺史,安抚百姓和夷人,很有恩惠。不久改任寿州总管长史。芍陂原来建有五门堰,年久失修。赵轨于是鼓励和督责官吏百姓,另外开设三十六个出水口,灌溉农田五千余顷,百姓因此得利。赵轨任职期满回到故乡,死于家中,终年六十二岁。儿子弘安、弘智,都知名于世。房恭懿房恭懿字慎言,河南洛阳人。父亲房谟,齐吏部尚书。、恭懿性格深沉,有器量,心胸开阔适合从政。在齐做官,始任开府参军事,历任平恩令、济阴太守,都有能干的名声。碰上齐被灭,没能升迁。恭懿参与了尉迟迥叛乱,尉迟迥失败后,恭懿被罢于家中。
开皇初年,吏部尚书苏威推荐恭懿,拜授新丰令,政绩是三辅的第一名。皂上听说后嘉奖了他,赏赐四百件物品,恭懿把得到的赐物分给了贫困的人。不久,皇上又赏赐三百石米,恭懿又拿这些救济穷人。皇上听说后制止了他。当时雍州各县令每月初一入朝觐见,皇上见到恭懿,必定叫他到坐榻前,询问治理人民的方法。苏威又一次举荐恭懿,越级授泽州司马,有优异的政绩,赏赐一百件物品,一匹良马。
恭懿任德州司马,在任一年多,卢恺又上奏说恭懿的政绩为天下第一。皇上对此感到惊异,又赏赐一百件物品,趁势对各个州的朝集使说:“像房恭懿这样体恤国家,爱护老百姓,这正是上天和祖宗的保佑啊,哪裹是我微薄的德行可以招致的呢?我授他为刺史。岂止是为一州而已,应当命令天下人以他为榜样,你们应当效仿他。”皇上又说:“房恭懿所在的地方,老百姓把他看作父母。我如果视而不见不加赏赐,上天和祖宗大概会责怪我的。上下官员应当明白我的用意:”于是降下诏书说:“德州司马房恭懿出任县令,辅佐两个封国,善于当官,远在同辈之上。颁布条目领导部属,的确不负众望,委任一方之职,名声和实绩都非常好。可以派他担任持节、海州诸军事、海州刺史。”
不久,国子博士何妥上奏说房恭懿是尉迟迥的同党,不应为官,苏威、宇文恺两人结党,以私情相推荐。皇上大怒,恭懿最终获罪,发配到岭南守边。不久,召回京都,走到洪州,生病去世。人们至今都认为他冤枉。公孙景茂公孙景茂字符蔚,河间阜城人。容貌魁梧,从小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在北魏时被举为孝廉,射策甲科,担任襄城王长史,兼任行参军事。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加或减少,当时人称他为书库。后历任高唐令、大理止,都有能干的名声。等到齐被灭,周武帝辟其名而召见他,和他交谈,很器重他,授济:比太守,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
开皇初年,下诏征召入朝,皇上向他询问政治方略,授汝南太守。汝南郡被废弃,景茂改任曹州司马。在任数年,因为年老多病请求离职还乡,皇上特下诏书不准。。不久升任息州刺史,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当时正值平定陈的战役,出征的人有在路途生病的,景茂拿出自己的俸禄,煮成稀饭熬出药剂,救济他们,因此而救活的人数以千计。皇上听说后嘉奖了他,下诏宣示天下。
十五年,皇上到洛阳,景茂拜见,当时他七十七岁、皇上赐座,问他的年龄多少。景茂照实回答了。皇上怜惜他年老,感叹了很久。景茂拜了两拜说:“吕望八十岁遇上周文王,我超过七十岁逢遇了陛下。”皇上非常高兴,赏赐了三百件物品。下诏说:“景茂涵养德性,洁身自好,年事虽高,德行不减,担任一州之长,以仁德教化百姓,名声和实绩显著。年终考核第一,应当升任戎秩,并晋升刺史。可任仪同三司、伊州刺中”。
第二年,因为疾病征召入朝,官吏百姓在送行路上号啕大哭。等到病愈,又请求还乡,还是不准,改任道州刺史。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景茂喜欢一个人骑着马巡行,到了百姓门口就进入家中,看看百姓的家产、,有持家很好的,在集会时就表扬称赞。如有过错,就当即教诲,但不宣扬。因此人人谦让,互通有无,男子相互帮忙耕种,妇女一起纺丝绩麻。大村几百户,像是一家人。随后景茂请求辞官,皇上特下诏书批准。
仁寿年间,上明公杨纪到黄河以北出使,看到景茂精力不减,回京上奏了这些情况。于是就拜授景茂为淄州刺史,赏赐了马车,不必入朝谢恩直接上任。前后担任的职务,都有德政,论者称其为良牧。
大业初年死于官任,时年八十七岁。谧号叫做康,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官吏百姓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辛公义辛公义,陇西狄道人。祖父辛徽,魏徐州刺史。父亲辛季庆,青州刺史。公义早年丧父,由母亲养大,亲自传授诗书经传。周天和年间。挑选出身良家的子弟做太学生,公义凭勤劳刻苦而闻名,武帝时,征入露门学,命令他学习道义。每月召集在皇帝面前命令他和儒学大师谈论商讨,多次受到赞叹称异,当时的名士都羡慕他。建德初年,拜授宣纳中士。跟从皇上平定蛮,逐渐升任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高祖担任丞相时,拜授公义内史上士,参与掌管机密重要的事务。开皇元年,授任主客侍郎,兼管内史舍人主事,赏赐爵位安阳县男,封邑二百户。每当陈的使者来朝见,常常奉旨接待宴请。改任驾部侍郎,派往辽陵安抚边境。七年,被派去考查各地的马牧,得马匹有十多万。高祖高兴地说:“只有我的辛公义,为国尽心尽力。”
公义跟从军队去平定陈,以军功授岷州刺史。当地人害怕生病,如果一人生病,全家都避开病人,父子夫妻互不相顾,人皆不讲孝义之道,因此生病的人多半死亡。公义为这事担忧,想改变那裹的习俗。于是分别派官员巡视考察所管辖区内,凡是有生病的人,都用床和车抬来,安放在官署的厅堂。大热天暴发瘟疫时,有时来的病人达到数百,庙堂厢房都挤满了。公义亲自设立一张床榻,一个人坐在里面,从早到晚,对着病人处理政务。所领取的俸禄,都用来买药,为病人找医生治疗,亲自劝导他们吃饭喝水,于是病人都痊愈了,才召集他们的亲人说:“生死由命,和接触病人无关。过去你们抛弃他们不管,所以才会死。现在我集合这些病人,坐卧都在他们中间,如果说传染,我哪能不死,病人却全都好了呢?你们不要再迷信旧俗丁。”许多病人的子孙都惭愧道歉离去。后来人们碰到病人,争相效法刺史,病人没有亲人的,就留他在自家照料。人们开始相互尊重爱护,那种习俗就被革除了,全境百姓都称公义为慈母。
后任牟州刺史,到任即先到监狱,露天坐在狱旁,亲自查问。十多天内,判完了所有的案件,才回到官署。所受理的新官司,都不设公文案卷,派一个值班的佐僚,坐在旁边审讯问话。如果案件没完,有需要监禁的人,公义就在官署大厅留宿,始终不回房。有人劝谏他说:“这官司自有期限,刺史何必自找苦吃呢!”公义回答说:“刺史没有用仁德教导人民,还让百姓身陷囹圄,哪有监禁人在牢狱中而自己内心安宁的呢?”犯罪的人听到这些话,都自己服罪了。后来有想打官司的人,他的乡邻父老都会来劝阻说:“这只是件小事,怎么忍心去辛苦刺史呢。”诉讼的人双方各自责让而作罢。当时太行山以东连绵大雨,从陈、汝直到东海都受尽水灾之苦。惟独垒州境内,却没损害什么。山上出产黄铜,有采到的人都把它们交了上去。诏令水部郎娄崱到公义那儿向神求福,竞听到空中有钟、磬、琴瑟、箫管等奏乐的声音。
仁寿元年,补任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杨陈担心自己管辖内的官吏犯法,公义还没进入扬州境,预先派人嘱咐公义。公义回答说:“尊奉诏令不敢徇私。”等到了扬州,都没有宽缓的余地,杨陈对他怀恨在心。等到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任黄门侍郎,趁势说公义的坏话,最后公义离职。官吏百姓在门外诉冤,络绎不绝。数年之后,皇帝醒悟,授任公义内史侍郎。公义为母亲守丧去职。不久,起用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跟从皇上出征,到柳城郡去世,时年六十二岁。儿子辛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7
去网上看吧 北齐书列传第三十八 张华原宋世良世轨郎基孟业崔伯谦苏琼房豹路去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