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些有关秦泗河的资料

如题所述

  图为大量病例资料是秦泗河医术高超的见证,也是他创新的源泉。
  崔运龙摄
  本报记者 王淑军

  紧凑流畅,干净利索,用数分钟到半小时,能完成一个普通医师需数小时完成的手术。许多专家看过秦泗河的手术,都说像是欣赏一种艺术,如腾挪自如的书画运笔,如演奏一首抑扬顿挫的乐曲……一位外科大师的风格、智慧、气质、魅力跃然手术台上。
  在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主任秦泗河看来,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技术、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每次在手术台上,他会很快进入状态,手指似乎长了眼睛。一位老医学教授评价秦泗河的手术:快,不浪费一分一秒,无重复动作;好,手术设计符合解剖生理、生物力学,一丝不苟;新,改革了传统纷繁复杂的手术理念和技术,创新了许多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然而,“我的作品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患者康复的肢体,高超的手术就是再造人体的艺术。”他说。
  手术做到这份上,多半源于刻苦,小半来自天赋。瘦高的秦泗河,手指细长、柔软,拇指甚至能触及胳膊前臂。他说做第一例手术时,就找到了外科医生的感觉。别人做手术,他看一遍就能原样操作;依照专业书籍的图例,手术准确度八九不离十。最重要的是,自1978年起,每治一个病人,必整理成详细的资料留存。定期追踪随访,观察前后疗效。至今积累起2万余病例,包括小儿麻痹后遗症1.5万余例,资料图片7万余张。在他的一个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仅病例图片资料就放满了两面墙壁。他的医术和学术水平因此同步突飞猛进,渐入化境。
  小儿麻痹症可侵犯人的每一块肌肉,因侵犯的肌肉数量、部位不同,每例肢体的瘫痪程度不一,畸形繁杂多样,手术方式多达200余种,因此治疗上虽有原则却无固定方法,主要凭医生的经验、智慧和责任心。在长期实践中,秦泗河改进了34种手术方式,设计创新了9种手术方法,把适宜手术年龄从一般认为的8—30岁扩大到45岁以上。他开创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矫治新体系”,因为治疗周期短、疗效显著、医疗费少,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也被同行誉为“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第一人”。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和医生很少。对此,凝聚秦泗河大半生心血的专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将在今年底出版,他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有志于此的医生以借鉴,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5
秦泗河,1951年生于山东五莲县。现任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主任、朝阳区矫形外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著名矫形外科专家。主持手术治疗来自于5个国家的各种肢体畸形、和疑难骨科疾病两万余例,其中小儿麻痹后遗症15000多例,对此病外科治疗的单人手术例数达到世界之最。
  曾获四项省(市)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治疗的新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9部专著。并发表了30余篇“医学与人文”、“医学与哲学”的文章,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秦泗河诗词集》,正在编著《临床医生谈医学与人文》专著。
  现兼任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华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微创骨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Ilizarov微创技术应用推广学组组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北京骨外固定研究所副所长,兼任3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与名誉教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截至2006年12月,秦泗河手术治疗各种肢体畸形和残缺病人22000多例,实施4万多术次各种矫形手术(复杂下肢畸形一期需实施两个以上的手术),治疗效果的优良率达到96%以上,病人来自于除西藏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
  2006年他对生物进化与人类骨科疾病的发生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运动行为(能力)的选择”是哺乳动物进化成人类的内在动因;人类运动系统的很多疾病与直立行走和生活模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现代医生应当从遗传基因、生物进化、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等大宇宙哲学观,思考人的生命本质、自然属性、社会行为,健康与疾病,发育与衰老的关系。高科技越发展,医生越要注意调动人体修复疾病的自然潜力,而不是凭借高科技的手段对人体实施过度开发或征服疾病。
  秦泗河早在1990年就发文提出,用数学家华罗庚推广的运筹学(统筹法和优选法),对肢体残缺的外科治疗术前进行科学决策,对各种手术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合理组合,从而保证了正确的制定手术方案。他发表了“论医生的医术与学术”;“外科医生的成长”;“对外科医生手术技能成长规律的探索”等论文。他的医学思想已进入“科学与哲学、医学与文化交融”的学者境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