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讲解一下佛语中的“贪癫痴”

如题所述

是“贪嗔痴”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治疗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
  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知,从而对治愚痴。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6

西方“七宗罪”与佛教“贪嗔痴感恩您对频道视频的观看,大家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哦!肯请各位师兄帮助推广频道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3
贪瞋痴贪就是内心的欲望,对于喜欢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欲望是无止尽的得到一个又要另一个瞋就是未能满足内心的欲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所以得的到的就贪得不到的就瞋会有这种相状就是因为自己的无明愚痴因为执无为有的一种状态痴一切造做的根本烦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16
执着放不下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