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理发师会称关公为剃头师的祖先???

如题所述

理发师的祖先不是:吕洞宾和罗真吗? 过去,手艺人都很尊崇本行的祖师,把他当作社来崇敬。三十六行,行行有自己的祖师,象木匠业的鲁班,铁匠业的老君,制笔业的蒙恬,缝纫业的轩辕,造纸业的蔡伦等等。有趣的是,许多行业只有一位祖师,而理发业却有两个祖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也不知哪朝哪代,有个皇帝头上长着三只虱子。这三叫虱子非同一般,它们趴在皇帝头顶上,弄得皇帝一身痒酥了,觉得十分舒服。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嗜痒成癖,头上也就少不得这三只虱子。 皇帝老子喜欢三只虱子,没啥了不得。可他头发长了要理呀,那些理发师傅可不懂皇帝的虱癖。他的头发理好了,虱子也剃到地上去了。皇帝头上没了虱,浑身都难过,就象得了病。结果生起气来,杀了理发匠解恨。 说来也怪,那掉到地上的虱子过不了多久,又会自动爬回到皇帝头上,给皇帝痒痒。这样一来,理发匠死在皇帝手上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远远近近的理发匠都惧怕被召进宫去替皇帝理发。年复一年,众从屈死的理发匠冤魂直冲牛头,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便派神仙吕洞宾下凡查问。 吕洞宾下到凡间,化作一个半大小子,直奔当地一位年最长、艺最高的理发师傅罗真家,请他收留为徒。罗真见来人面慈目善,便答应了。吕洞宾学艺勤快,敬师如父,不多久就学成一手好功夫,在当地很有些名气。
一天, 太爷派师爷手持圣旨来找罗真,要罗真派一位高徒急速到京给皇帝理发。县太爷为啥不要罗真自己去呢?因为他心里明白,罗真此去必然凶多吉少。县里没了罗真,理发一行的高档绝技就要失传,那不是要遭全县人骂几辈子的事吗?吕洞宾在旁听见,赶紧手遂自荐,愿意上京。罗真虽舍不得高徒,却抗不得圣旨,只好悲悲戚戚又强装笑颜地打发他上路。 吕洞宾到了皇宫,不待休息,便摆开架式为皇帝理发。他是神仙,一眼便看出皇帝头顶的秘密和皇帝的心思。不消片刻,他给皇帝理完发,又将收拢在手心的三只虱子放回到皇帝头上。这下皇帝再没有失去痒痒感,很是高兴。待正要黄门官宣旨诏封吕洞宾为三品官时,阶下却报理发匠不知去向。气得皇帝老子恨恨地说:“这些个剃头匠,生成不是做大官的料。”圣旨口一开,从此理发匠再难出人头地,而沦下九流。 吕洞宾隐形疾走,顷刻回到罗真面前。罗真见了惊喜不已,忙问其情。吕洞宾将此行经历细细告诉师父,叮嘱他转达诸位师叔伯、师兄弟,以及满天下理发匠,日后若轮到给皇帝理发,务必如此这般,方可无虞。说完,化作一缕青烟去了。罗真这才醒悟过来,知道高徒原是天帝派来护佑理发匠人的。于是,提议公立吕洞宾为理发业祖师。不过,这吕洞宾既然拜过罗真为师,大家自然也就把祖师之师尊为祖师。这样,理发业便有了两个祖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6
每个人都要理发,理发本就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据说理发师的祖师爷是关二爷,就是关羽。这种说法是我在易中天品三国里听来的,只因剃头的和关公都是拿刀的,只是剃头的若是拿着关公那把重82斤的青龙偃月刀,来剃头的自己就得掂量掂量了!
关二爷剃头应该是相当于砍人脑袋,只能这样理解了,易中天老师发挥他的幽默说成剃头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