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称呼自己为学生

如题所述

古代人以“弟子”来称呼自己为学生。

弟之子在中古时期称为弟子,弟子在当时是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到唐代以后开始广泛地称为侄。另外,弟子,也指侄女,即弟弟的女儿。后来弟子渐渐代表着徒弟,学生,门生的意思,也是求学之人的称谓,在古文中已早有这种称谓。

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白话翻译:哀公问:“学生好学吗?”

扩展资料

弟子在古代的其他意思:

1、亲属称谓

兄之子为兄子,姊之子为姊子,弟之子称为弟子,妹之子为妹子。属于宗亲称谓语范畴。是隋唐以前的古代典籍中常用宗亲称谓,后来逐渐为亲属称谓语“侄子”替代。

古代四子:即为兄子、姊子、弟子、妹子。其中兄子、弟子是兄弟的儿子。即侄男(包括侄女),其中姊子、妹子是姊妹的儿子。即甥男(包括甥女)。

2、称道教、佛教的徒众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僧法聪 ,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

《西游记》第五二回:“童儿叩头道: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弟子吃斋念佛,谢您保佑了我的儿子。

3、古时称戏剧、歌舞艺人

唐·白居易 《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话译文:歌伶舞伎们都开始长出白发,皇宫的侍卫和美貌的宫女也开始老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3

古代人称呼自己为学生的用语:弟子、受业、门生、监生、太学生(在太学读书的生员)等。

一、弟子

弟子即徒弟。如对某种技艺有兴趣,想要学习,那就需要寻找明师,以弟子的身份拜师学艺。

1、《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2、《仪礼·士相见礼》:“与老者言,言使弟子。”贾公彦疏引雷次宗云:“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

二、受业

受业:跟随老师学习;学生对老师的自称。

三、门生

门生,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mén shēng,指求取知识学问的学子与学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识与德望的人家与学术界长者授业之人的称呼。泛指学生与弟子。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世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

1、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

《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欧阳修 《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2、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四、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

明清时的监生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举监,由举人做监生的,叫举监。

2、贡监,由秀才做监生的,叫贡监,也叫贡生。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地方儒学管教,俗称出贡。在清朝,贡监也叫优监,表示从生员(秀才)中选拔优秀的人去国子监读书。

3、荫监,凭借父辈做官而成监生的,叫荫监。在清朝,荫监又分为恩荫和难荫两种。凡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的,准许送一子入监读书,以及遇到庆典,皇帝特赐许入监读书的人,都算是恩荫。

凡内外三品以上官,任满三年者,死后一子可以入监读书;地方布政等司长官及州县佐贰殉于国难的,准其嗣子入监读书,这些都是难荫。清朝的难荫,在明朝称为恩生。例监,以捐纳钱粟得为监生的,叫例监。

五、太学生

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

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扩展资料

国子监虽号称国家最高学府,但在科举时代,其毕业生地位却相对较低。其学生来源主要是全国各府州县按名额贡入之生员,有岁贡、优贡、拔贡、恩贡、副贡等名目,号“五贡”。他们只有生员(即秀才)的功名,若想再进一步,仍须参加乡试。

惟一的照顾便是无论国子监生之籍贯为何地,皆可应试于顺天府(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市)。若不再考取功名,以国子监生身份入仕,则多被用做县丞,或教谕、训导等学官,秩低而俸薄,权轻而利小。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学校课业也就相对宽松懈怠。

加之封建时代教学方式之陈旧落后,教学内容之枯燥贫乏,使得学生主要的功课便是背书、写字、作文。“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即是对此辈的生动写照。

另外,国子监还培养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明洪武时期,南京国子监就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记载。先是有高丽国学子,后日本亦遣子弟入监读书,国子监增设号舍,专供留学生居住,国子监迁北京后,继续招收。清初近四十年间未接收外国学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礼部奏曰:琉球国“国王尚贞,以本国远被皇仁,倾心向学,恳祈使臣汪楫等转奏,愿令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应准所请,听其遣臣子弟人监读书”。康熙下旨允行。“自后,每遇册封,遂沿为例”。从此,外国留学生尤其是琉球官生,入清国子监读书者络绎不绝。其后,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周边国家也遣员来华,从中不难看出当时国子监所具有的亚洲最高等府的学术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弟子

百度百科-受业

百度百科-门生

百度百科-太学生 (在太学读书的生员)

百度百科-监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8
在太学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学生称:门生、受业。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14
弟子,门生,故吏,徒弟 ,徒儿
第4个回答  2016-03-12
书生,书童,状元,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