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筋配筋有何构造要求?

如题所述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外,还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合理配置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不仅有利于保证楼(屋)面板的正常使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主要是指:1)板简支边的上部构造负筋;2)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3)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合理布置构造钢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规范》的要求限制构造钢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保证构造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比如上述第1,2 项的板上部构造负筋,按规范要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三分之一。笔者认为,此构造负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否则,当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小于0.45%时,会出现板支座上部构造负筋的截面面积反而小于分布钢筋面积的不合理现象。对“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不论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是否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筋,一律将受力钢筋面积除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2)当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高于构造钢筋时,将受力钢筋的面积换算成与构造钢筋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的面积,然后除以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显然,后一种构造钢筋的配筋方法较合理。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按规范要求其间距为150~200mm,纵横两个方向的最少配筋面积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表面配置。已配置钢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可不配置温度、收缩钢筋。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温度、收缩钢筋应与已配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钢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钢筋,主要是指:1)单向板(两对边支承板,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底面处垂直于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2)垂直于板支座上部负筋的分布钢筋;3)2<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宜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按单向板计算配筋时垂直于板底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长短边之比<2 的板应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钢筋混凝土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以楼板和基础底板为支承点的单跨、双跨或多跨板)计算墙的竖向受力钢筋配筋时,除墙的竖向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要求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而且墙的水平分布筋的强度等级应与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相同。板的分布钢筋和支座构造负筋如图1 所示。图 1 板支座构造负筋及分布钢筋配筋示意应当指出,对于普通梁板类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C35,不宜过高;当板的受力钢筋选用HRB335 级钢筋或HRB400 级钢筋时,可以获得比选用HPB235 级钢筋更好的性价比,因而也更经济。注:两对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短边之比等于和大于3 的四边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单向板设计计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外,还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配置必要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合理配置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不仅有利于保证楼(屋)面板的正常使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主要是指:1)板简支边的上部构造负筋;2)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3)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合理布置构造钢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规范》的要求限制构造钢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保证构造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比如上述第1,2
项的板上部构造负筋,按规范要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三分之一。笔者认为,此构造负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否则,当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小于0.45%时,会出现板支座上部构造负筋的截面面积反而小于分布钢筋面积的不合理现象。对“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不论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是否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筋,一律将受力钢筋面积除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2)当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高于构造钢筋时,将受力钢筋的面积换算成与构造钢筋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的面积,然后除以3
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显然,后一种构造钢筋的配筋方法较合理。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按规范要求其间距为150~200mm,纵横两个方向的最少配筋面积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表面配置。已配置钢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可不配置温度、收缩钢筋。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温度、收缩钢筋应与已配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钢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钢筋,主要是指:1)单向板(两对边支承板,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底面处垂直于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2)垂直于板支座上部负筋的分布钢筋;3)2<长短边之比<3
的四边支承板,宜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按单向板计算配筋时垂直于板底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长短边之比<2
的板应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钢筋混凝土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以楼板和基础底板为支承点的单跨、双跨或多跨板)计算墙的竖向受力钢筋配筋时,除墙的竖向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要求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要求,而且墙的水平分布筋的强度等级应与墙的竖向受力钢筋相同。板的分布钢筋和支座构造负筋如图1
所示。图
1
板支座构造负筋及分布钢筋配筋示意应当指出,对于普通梁板类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C35,不宜过高;当板的受力钢筋选用HRB335
级钢筋或HRB400
级钢筋时,可以获得比选用HPB235
级钢筋更好的性价比,因而也更经济。注:两对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短边之比等于和大于3
的四边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单向板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