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去世,居然不清楚如何去守孝!!!

昨日去世今天已化作骨灰我在外地该如何是好?

  守孝在古时候一般是三年,要茹素,戒酒,戒淫.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这才是尽到了孝道!!
  在现代社会移风易俗,这样的讲究都已经不是很严格了。外公属于旁系亲人,讲究更没有那么样严格,并且若老人是高寿去世死的安详的话,在古代讲算是家中幸事,是喜丧。意思是老人走的没有痛苦,算是安度晚年了。
  现在也不必过于拘泥这些礼节,能参加外公的丧葬礼节最好,如果实在赶不上,就在外面寺庙给外公上个香,或者去教堂做个祷告,甚至买点外公喜欢的东西,还有一些祭祀的东西,就做一个简单的祭奠也行。
  外公虽然离开了,可是你还活着,你就要更加努力学习生活,让外公在天堂也可以安心,等你事业啊,学业上有进步的时候不妨去外公的坟前,跟他说说话。只要你活的幸福,快乐,就是对外公最大的安慰。

  下面是守孝的来历:
  孝子要怎么样守孝
  儒林学案(1)——宰我论礼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宰我以言行为贤,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那就是“诚”,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礼之所以能实行,是因为礼本于人心,本于仁。礼之所以有变动,是因为仁有了变动,在宰我那里,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故无伪。因此,一年之丧亦为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我外公去世的时候,我跟大姐都不在身边,大姐在国外,我当时也在教室上课,等我去医院的时候,人已经盖上白布了,其实我当时就傻了。早上还说话,下午人就走了。其实挺接受不了的。姐姐呢?听到以后就去唐人街的寺庙给外公上香。然后去买了外公喜欢的东西,还有一些祭祀的东西,就做了一个简单的祭奠。最后还去了教堂。我觉得,说什么在不在身边不重要,最重要是心意,这么说,让我觉得很敷衍,再怎么说那也是亲人啊。说不想,说什么放得下,都是废话。亲人离开了,还能那么理智的,说明他不是你亲人,但是也不能太感性,因为他虽然离开了,可是你还活着,你就要更加努力学习生活,让外公在天堂也可以安心,等你事业啊,学业上有进步的时候不妨去外公的坟前,跟他说说话。只要你活的幸福,快乐,就是对外公最大的安慰。节哀!
第2个回答  2013-08-06
左上臂挂带黑色布条,从你外公去世之日起开始,挂带满一百天。
第3个回答  2013-08-06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