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伟创作生涯

如题所述

特伟的艺术生涯以时事漫画起步,始终活跃在抗战宣传的前沿,他的作品在战争中锤炼出了积极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他投身于美术片事业的始终,引领了新中国动画的新篇章。


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尽管遭遇误解,但这促使特伟反思并寻求摆脱模仿,走上创新之路。他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并在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中付诸实践,将京剧元素融入其中,如将军的脸谱和动作。这部影片的成功,如陈歌辛以《十面埋伏》为灵感的音乐,为民族风格动画奠定了基础。从《骄傲的将军》到《金猴降妖》,他的民族主义精神一以贯之。


1960年,特伟将水墨画引入动画电影,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美学价值,将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变为现实,震惊了国际动画界。他的作品如诗如画,如齐白石笔下的小动物,水墨动画的墨迹浓淡、笔法虚实,打破了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赋予了作品深远的艺术审美。


特伟不仅在水墨动画领域有所建树,还支持剪纸、木偶等其他动画形式的创新。他鼓励万古蟾等人发掘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创造出《猪八戒吃西瓜》等独特动画片种,如《金色的海螺》在艺术和技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原有的木偶片领域,他领导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出众多经典,如《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并坚持民族化和创新,为中国动画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特伟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不仅是新中国动画的奠基人,还荣获了中国电影节荣誉奖和ASIFA的终生成就奖。特伟的故事提醒我们,中国动画的未来应继续沿着民族化和创新的道路,结合传统与现代,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动画领域独树一帜。
扩展资料

中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特伟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2010年2月4日13时4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他曾创作了《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家喻户晓的动画精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