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关于竹子的开发与利用>的论文

速度啊!!!

(五)竹根
[功用]止消渴,散毒补虚。
1.篁竹根主治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消毒。
2.淡竹根主治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煮计服。消痰去风热,惊悸迷闷,小儿惊痛, 用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
3.苦竹根主治下心肺五脏热毒气。
4.甘竹根主治安胎,止产后烦热,煮汁服。
(六)竹实
[功用]通神明,轻身益气。
(七)竹菌类
1.竹菌 药用部位:子座;生态特性:此菌子座生于竹秆上,包围了竹秆;性味功效: 性寒,味苦,能抗菌,消炎;主治应用:抗菌,消炎,竹菌3~6g,水煎服,日服2次。
2.竹砂仁 别名:竹果、竹红菌、竹花;药用部位:子座;生态特性:围坐于箭竹属的 节间或近节处;性味:微辛,涩。主治及应用: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竹砂仁子座5~6个浸泡于100g白酒内,口服。
②民间竹砂仁酒浸液可治疗胃痛。
③炖肉食可作滋补剂。
④治外阴道白斑:竹砂仁提出液涂于患处。
3.竹黄 别名: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茧、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竹花;药用部位:子座及抱子;生态特性:生于刺竹属及刚竹属的枝秆上,多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 林中;性味功能:性温,味淡。能止咳,祛痛,舒筋,活络,祛风,利湿,补中,溢气,散 瘀,补血,活血,通经。
主治应用:
①治虚寒胃疼:以竹黄50g浸于500g50度白酒中,24h后 即可服用,每次服9g,日服3次。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腰背劳损,贫血头痛:将竹黄30~46g浸泡于500g50度白酒内,7日后服用,每晚睡 前服7g。
③治体表面局部疼痛及风寒疼痛: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涂擦痛处,至皮肤发热为度 (配合口服竹黄酒),每日数次。
④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一般在一分钟内疼痛消失。
⑤治咳嗽多痰型气管炎:竹黄30g加蜂蜜60g浸于500g50度白酒内,24h后即可 服用,每日早晚各服9g。
4.雷丸 别名:来丸,雷实、雷矢,竹矢,竹菩,竹铃子,白雷丸。药用部位:菌核; 生态特性:菌核生长在竹根上或者竹兜下面;性味功效:性寒、味苦、有小毒,能消积、杀 虫、除热;
主治应用:
①治蛔虫、蛲虫病:雷丸,苍术等分,温火焙干后,研末,用麻油煎 鸡蛋一个,倒以上药粉3~6g放于鸡蛋中心食用。成人每次吃2~3个,小儿每次吃1~2个, 连续食用3天。
②治绦虫病、脑囊虫病、治囊虫病、治血吸虫病。
综上所述,竹子从根部到梢部,其根、枝叶、实及菌生物等无不具有药用价值与药理作用。因此,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拓宽了竹类研究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3
我国古代中医学源远流长,自肇源迄今,亘绵数千年,历朝历代名医名方中都对竹子的 药用价值及应用方剂,做了阐述和发挥。竹叶、竹笋、竹茹、竹沥等根据辨证施治的要求,经 过长期临证实践,充分发挥群药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配伍作用的有效手段和最佳方式,组合了成百上千种方剂和验方、秘方、偏方、单方乃至土方。其中,不乏有著名的方剂。这些方剂,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用现代医学说明其机理,但实践疗程却日益证实了这些方剂的临床 治疗中的科学性、疗效性和必要性。
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其经典医书《伤寒论》中,精心构制了著名方剂——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中指证:“伤寒解后,虚囊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寒溯源集》中也指出:“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人阳明,而清胃热……”在其“羚角钩藤汤”方剂中,加入竹茹,“使以竹茹,不过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 舒筋之良方”。在其另一部名著《金匾要略》他开了“枯皮竹茹汤”,指出:“与竹茹合用,则 清中有温,其为辅药。”并指证:“吵逆者,桔皮竹茹汤主之。”从古至今的许多著名中医学家 都在其经典医著中论述了竹的药性及有关竹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