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中度预后如何?

如题所述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炎或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常累及颅神经。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有时可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服脊液中以蛋白--细胞分离为其特征,病情严重者可使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本病发病年龄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男性较女性多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两季为多。
1、病因
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多数病例起病前可有感染症状,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水豆、带状疱疹等,但大多数感染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本病与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有关。但由于很多不同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及疫苗接种后均可引起,似乎并非由于微生物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感染,很可能是通过免疫反应对周围神经组织的间接作用。
2、临床表现
起病前数天至数周,约半数患者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症状。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病例可因累及肋间肌及膈肌而致呼吸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因主要病变为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及运动终板可正常而初期肌肉萎缩可不明显,病变严重者因继发轴索变性运动终极丧失可出现肌内萎缩,一般以肢体远端较明显。感染障碍一般比运动障碍为轻,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及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有的病例疼痛可很明显,也有不少病例可无感觉障碍。脑神经损害以面瘫常见,其次为吞咽和迷走神经麻痹,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也可有动眼、外展、三叉神经的损害,偶可见视乳头水肿。植物神经损害的症状以肢体远端较常见,包括出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动过速,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由于腹肌无力,偶可发生暂时性的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多数病例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红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乃此病之特征。蛋白增高程度不一,可自50-100mg%至200mg%以上,甚至超过1000mg%。蛋白量增高在起病第三周最明显,以后逐渐下降,部分病人脑脊液可正常。
约有2/3病例,其肢体远端运动传导速度低于正常的60%,肌电图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可正常,而近端的肌肉动作电位可减低。1/3病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远端正常,近端则减慢。
3、诊断
(1)病前1-3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多数由下肢开始,少数发展为上升性麻痹。
(3)可伴有颅神经损害,以运动性颅神经(7、9、10、11)障碍为主,且常呈双侧性。
(4)脑脊液多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4、鉴别诊断
(1)急性脊髓灰质炎:为急性起病的肢体弛缓性瘫痪,小儿多见,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为节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及细胞均增多。
(2)全射型重症肌无力:呈四肢弛缓性瘫痪,但一般起病较慢,症状有波动,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
(3)周期性麻痹:发作时亦为肢体呈弛缓性瘫痪,但过去有发作史,无感觉障碍及脑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多有血钾降低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
5、治疗
(1)急性期治疗:
①激素治疗:轻症口服强的松,每次10-20mg,每日3-4次。重症以地塞米松10-15mg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应用10-14天,视病情好转逐渐减量,改为口服强的松维持量。激素治疗的期限一般为1个月左右。激素治疗期间注意补钾盐,同时注意激素治疗的并发症。
②激素治疗无效者,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③抗感染药物:在大剂量激素治疗时,适当应用抗菌素、抗病毒药物。
④急性期应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C,还可适当使用ATP、辅酶A等神经营养药。
⑤有延髓麻痹而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及避免误吸而引起窒息。
⑥呼吸肌麻痹者应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2)恢复期治疗:针灸、按摩、理疗,让病人尽早加强锻炼,防止肢体挛缩及畸形。
6、护理
(1)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好
(2)随时准备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呼吸机、氧气、药品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夜间更要加强巡视,注意瘫痪有无进展,呼吸频率及深浅度的变化、有无发绀、咳嗽是否有力、有无发呛、吞咽困难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保持病人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对受压部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或50%酒精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6)急性期尤其是呼吸困难时,禁用安眠药。
(7)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对瘫痪体进行被动活动,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8)对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①气管切开术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有无气胸、皮下气肿、套管内外有无出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②专人护理。
③保持室内清洁、舒适、空气新鲜,每日两次用紫外线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地面可用3%的来苏水擦拭,拖把固定使用;定期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及痰培养,如有细菌感染及时处理。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在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可在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数滴或者生理盐水内加入α-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行雾化吸入,每日2-4次,既可使痰液衡释利于吸出,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
⑤气管内套管每日煮沸消毒2-4次,套管口覆盖生理盐水浸泡过的湿纱布,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内。套管下纱布每日更换2-4次,更换时用3%双氧水或75%酒精擦洗创面周围皮]肤,并注意观察渗出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感染。
⑥防止套管脱出,套管的系带要打死结,松紧适度。
⑦气管内吸痰管与口腔或鼻腔吸痰管严格分开,吸一次换一根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
7、预后
大多数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经1-3个月好转,半年至一年痊愈。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少数病例可复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