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的配方,和原料

如题所述

三种常用洗衣粉 的配方及生产,这三组配方,任选一组按重量百分比配好混合,用塑料袋分别包装好,即为简易配制的合成洗衣粉,可以销售了。其各组的配比如下: 

配方一:烷基芳基磺酸钠11%,磷酸三钠40%,硅酸钠5%,硫酸钠35%,羧基甲纤维素1%,牛油脂肪酸硫酸钠8%,荧光剂0.03%。 

配方二:烷基芳基碘酸钠19%,磷酸三钠40%,硅酸钠5%,硫酸35%,羧基甲基纤维素1%, 荧光剂0.03%。 

配方三:烷基芳基磺酸钠30%,硅酸钠25%,硫酸钠20%,六偏磷酸钠25%

扩展资料:

自制洗衣粉的方法:

1、将皂碎倒入不锈钢盆内。

2、加入2400克水(皂碎重量2倍)左右,这里我要特别说明,水量多加或加少都没有关系,

3、加水的目的是为了融化皂碎,水加多一些,融化起来更方便,但未来晾晒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反之同理。

4、小火,将皂碎慢慢搅拌融化(加水静置一晚更能加速融化)。

5、倒入食用纯碱600克(约皂碎重量的一半)。

6、搅拌均匀。

7、用网兜或平铺晾晒一至两个月(视天气情况增减),直至干燥。

8、晾晒过程中不时将皂块掰碎。

9、将已干燥的皂块研磨成粉或碾碎(越碎越利于在水中溶解)。

10、研磨成粉是一个麻烦的过程,没有研磨工具时可将干燥的皂块碾碎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7
洗衣粉配方
配方:苏打粉58%,十二烷基苯磺酸18%,羧甲基纤维素(CMC)2%,水2%,三聚磷酸钠15%,硅酸钠(含40%硅酸钠)5%。 制法:将苏打粉、CMC、三聚磷酸钠预先混合,随后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再加入水和硅酸钠溶液,使各成分搅拌均匀,即倾于水泥地面上,搁置一天,待其老化,然后送入磨碎机,将粉碎的洗衣粉再送入混合机,加入过硼酸钠和荧光增白剂,开动混合机,搅拌1-3分钟取出过筛,包装。
说明: 1、过硼酸钠和荧光增白剂按如下比例加入:磨碎的洗衣粉89.9,荧光增白剂0.1,过硼酸钠10.0。
2、如不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作原料,可改用直链的烷基苯磺酸,但必须加入甲苯磺酸盐或胶体氧化硅,才可避免洗衣粉的粘接。 警告:以上配方只作为参考。生产好的洗衣粉要进行灭菌处理,各方面指标必须达标。还要有自己的商标、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合法化生产。
其中主要涉及物质的化学式或类型名称: 苏打粉:NaHCO3
过硼酸纳:NaBO3·4H2O 十二烷基苯磺酸:C18H30O3S
C12H25— —SO3H
羟甲基纤维素钠(CMC):C6H7O2(OH)2OCH2COONa 三聚磷酸钠:Na5P3O10

硅酸钠:Na2SiO3
荧光增白剂(属有机化合物),按结构分成五类:

1、二苯乙烯型(制皂类用):如:4,4'-双(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钠盐。 2、香豆素型 3、吡唑啉型 4、苯并氧氮型 5、苯二甲酰亚胺型
其中二苯乙烯衍生物产量最大,例如4,4′-双(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钠盐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增白剂,商品名为增白剂TA。这类增白剂已大量用于造纸、纺织品、洗衣粉和肥皂等工业中。增白剂AD是苯基吡唑啉的衍生物,学名1-(对甲磺酰基苯基)-3-(对氯代苯基)吡唑啉,主要用于腈纶纤维纺丝、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生产中。4-甲基-7-二甲胺香豆素属于氧杂萘邻酮类化合物,可用于羊毛织物、尼龙织品、肥皂和洗涤剂等产品中。 提示:
1、员工净化服集中清洗,不允带出车间,保持洁净; 2、洗涤剂选购,有机无金属化合物,如硬酯酸盐等; 3、衣物扣、悬挂架用塑料材质,防止污染; 4、禁止非净化服入洗涤房,禁用洗衣粉; 5、净化间用水,争取用纯水
朋友你想涉足洗衣粉行业?,关键是销路,还有你有没有去考察过洗衣粉在你当地和周边市场的销售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7
洗衣服以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要原料。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再加一些助剂,磷酸盐,硅酸盐,元明粉,荧光剂,酶等。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现在大部分用4A氟石代替磷酸盐。

洗衣粉的成分共有五大类:活性成分、助洗成分、缓冲成分、增效成分、分散剂LBD-1、辅助成分。
主要成分有:织物纤维防垢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污垢悬浮剂、酶、荧光剂及香料等;较差的洗衣粉常含有磷、铝、碱等有害成分。表面活性剂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使洗衣粉有可溶、乳化、浸透、洁净、杀菌、柔化、起泡、防止衣物静电等功能。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很早就被人们发现有使手变粗等副作用,现在已被视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另外,磷、铝碱,尤其是磷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使用在洗衣粉中,然而中国不少化工厂,还在生产这种产品,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在自己本土的产品不能有这些有害物质,而在中国,则钻法律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的空子,大胆的添加这些有害物质。

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就是洗涤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洗涤活性成分是一类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它作用就是减弱污渍与衣物间的附着力,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渍脱离衣物,从而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为了使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和更多的与洗涤相关的功效,越来越多的洗涤剂含有特殊功能的成分,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洗涤剂的洗涤性能。

衣物上常见的污垢,一般为有机污渍,如汗渍、食物、灰尘等。有机污渍一般都是酸性的,使洗涤溶液处于碱性状态有利于这类污渍的去除,所以洗衣粉中都配入了相当数量的碱性物质。一般常用的是纯碱和水玻璃。

根据功能要求,洗涤剂中使用的增效成分有这样几类:提高洗净效果的,如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漂白剂、漂白促进剂等;改善白度保持的,如抗再沉积剂、污垢分散剂LBD-1、酶制剂(纤维素酶)、荧光增白剂、防染剂;保护织物改善织物手感的,如柔软剂、纤维素酶、抗静电剂、护色剂等。
第3个回答  2015-01-12
家用洗衣粉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仅存在配方的侧重和配比的差异而已。

1、表面活性剂:洗涤配方的核心成份,没有表面活性剂就不会发泡、不能去油、不能称之为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有阴、阳、非、两性离子等四大类,但用于洗涤则以阴离子和非离子为主。最普通、最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是人类使用了几百年的肥皂(高级脂肪酸钠)。合成洗涤工业问世之后使用最普遍的是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泛的是聚氧乙烯醚类。近年来带有双官能团的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性能较为全面,如带有聚氧乙烯醚链的硫酸酯盐、带有聚氧乙烯醚的脂肪酸盐等。

2、软水剂:又称金属络合剂,可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造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活,提高表面活性剂利用率。三聚磷酸钠(STPP)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络合助剂洗剂,它不仅有优异的软化水质、分散污垢、缓冲碱剂及抗结块性能等特点,而且价廉易得,综合性能是目前任何无磷助洗成份所无法比拟的。

3、碱剂:在适当的碱度下,纤维和污垢可被最大限度地离子化,更易于污垢的水解和分散。一般洗衣粉配方中都含有纯碱和硅酸钠,其中硅酸钠还有悬浮污垢颗粒、防止再沉积的特性。

4、漂白剂:某些洗衣粉中含有过硼酸钠一类的漂白剂,可以延缓衣物的泛黄程度,但对衣物有一定损伤。

5、酶:早年的洗衣粉中很少加入酶,大概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而近年来的各种名牌洗衣粉几乎都含有比例不等的酶。酶是一种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蛋白酶可以催化水解肉、蛋、奶渍,淀粉酶可以催化水解酱、粥等污渍,脂肪酶可以催化水解各类动植物油脂和人体皮脂腺分泌物及化妆品污垢,纤维素酶可使织物增艳、去除颗粒性污垢。原来多使用单一的蛋白酶,现在一般使用多种成份的复合酶。

6、荧光增白剂:丝、棉、毛类天然纤维的浅色衣物容易泛黄,加入荧光增白剂后,它能够留存在衣物上,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反射出与黄光互补的蓝色光线,从而掩盖了衣物上的黄色。

7、羧甲基纤维素(CMC):主要起到抗再沉积作用,防止洗下的污垢再污染衣物。

8、香精、色素:改善洗衣粉的外观,给人清新愉悦的感受,并掩盖化学成份的固有异味。

9、填充剂:主要是硫酸钠,当然是起填充作用啦,让产品看起来很多

洗衣粉配方举例:

LAS: 20 AS: 10 硫酸钠: 30 碳酸钠: 7 硅酸钠: 5

STPP: 25 复合酶: 2 CMC: 1 增白剂: ≈0.1 色素、香精:≈0.1
第4个回答  2013-07-27
碳酸钠58%,十二烷基苯磺酸18%,羧甲基纤维素(CMC)2%,水2%,三聚磷酸钠15%,硅酸钠(含40%硅酸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