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寿与关羽的汉寿亭侯,究竟有没有关系?

如题所述

汉寿亭侯大家都知道是关羽,这点自然不必多说。关羽在军事上失败之后,为了保全刘备妻儿,委身与曹操阵营。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就封金挂印,离开了曹操,去寻找他的大哥了。可以说这一番举动使得关羽忠义无双的品格为世人所熟知。而在曹营期间,关羽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

许多人断言,关羽其实是汉寿亭候,其封地位于寿亭而不是汉寿,毕竟按照古人断句的习惯来看,关羽的封地应当是寿亭,而且有关于关羽是汉寿亭侯,在元代杂剧和一些地方关帝庙当中多有记载,譬如元杂剧有《寿亭侯怒斩关平》、《寿亭侯五关六将》,直接将关羽称为“寿亭侯”

但是经过分析之后,最后要给出答案是:汉寿亭侯跟河南的汉寿县实在是有很大关系,其实封地不在寿亭而是在汉寿。

至于为什么这样来说,就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了。接下来就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这关羽的汉寿亭侯到底是什么情况。其一,亭侯在汉朝爵位当中的地位。其二,有关于关羽封地的历史资料。其三,关羽封地的地理人文情况。

首先来了解一下亭侯在汉朝爵位系统当中的地位。

东汉爵位系统沿袭于西汉,大致分为王,公,候三个级别。但是王公只分封给皇子皇孙等异姓的。而到了候这个级别,根食邑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县候,乡候,亭侯。而关羽的爵位等级,就是在这其中最低级的亭侯。

但是不要看亭侯看似只是最低级的爵位,要想获得也是十分的困难。单看关羽之所以能够被封为汉寿亭侯,就是因为他斩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据《三国志》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从此也能看出,获得爵位的困难了。即便是最低级的爵位,都难于登天。

其次再来看一看,有关于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并非寿亭侯的描述。在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时,关于这个问题,也给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有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

由此来看,虽然汉,寿亭候这样的断句看似有道理,其实并不靠谱。而且当时寿春地区也不在曹操的控制范围内,相对比之下,当时位于曹魏势力控制区的汉寿更有可能是关羽真正的封地。

而且除此之外,诸多史料都在佐证汉寿是关羽封地这一事实,也就不必再争论了。固然古人有着与我们不太一样的断句习惯,但是综合上述资料,关羽的封地也并非寿亭而是湖南汉寿县的某个地方。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关羽封地,汉寿县的地理人文情况。

事实上这种分析意义不大,因为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甚至于连他的封地都没有去过,就直接挂印封金投奔大哥刘备去了。

而且关羽是汉寿亭侯,不是汉寿县候。要知道在汉朝,十里为一亭。考虑到汉朝生产水平低下,人口比较少,这十里当中也就不过三两村落,人口数百罢了。由此来看,威震华夏的关羽,这个封地的大小实在是有点小了。

而汉寿县,位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临益阳,西靠常德,南衔桃江,北濒洞庭湖,距长沙百余公里。不算什么要冲之地,不过濒临洞庭湖,农业较为发达,在三国时期属于产粮大县。

其实,关羽的汉寿亭侯的封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毕竟亭候这个爵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东汉其间分封的亭后没有一千也得有八百,但凡是有过一些战功的武将,或者能力比较强的谋士,都有类似的名号。

曹嵩被封为费亭侯、刘备封宜城亭侯、曹仁被封为安平亭、赵云被封为永昌亭侯,这些人都可以说在三国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而汉寿亭候对于关羽而言,更多的是汉室正统的承认,毕竟这个爵位是汉献帝亲自封赏的,对于关羽有着不一样的意味,也就难怪关羽每次对阵敌军将领,总是会强调其汉寿亭侯这一爵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