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川是“天府之国”

如题所述

天府之国”是巴蜀特殊的铭牌和文化地理的坐标。以“天府之国”专称四川,更是蜀人祖先经过累代经营和智慧积累的结果,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天府”的原意,“天”指天帝,“府”指蓄聚,合起来指的是天帝的府库。根据《周官·春官》的记载,最早是西周时把中央掌
握王府祖庙蓄积的官吏,命名为“天府”,意思是形容朝廷仓库“珍奇宝货,富于天府”。后来就用这个对上天府库满怀敬畏的称呼来形容肥沃险要、物产丰盈的地区。最早获得这一殊荣的是战国后期的秦国。而最早把秦国称为“天府”、“天下雄国”的则是战国时的大纵横家苏秦。他对秦惠文王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句话里的“天府”主要指的是“沃野千里”的范围,包括当时秦国所辖的关中、汉中和巴蜀等地区在内,还是个泛称,还没有专门用来作为蜀的代称。
但到西汉以后,由于富饶的巴蜀越来越居显著地位,“天府”一名便逐渐成为专指当时巴蜀的代名词。到东汉时,本来在先秦战国时代即属于“天府”首善区域的关中,反而不被叫做“天府”,而是号为“近蜀”,即接近于“蜀”的富庶水平,富庶的“天府”反倒成为巴蜀的称谓了。到三国蜀汉时,诸
葛亮在《隆中对》中才第一次以“天府”之称专用于蜀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后来,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即沿用其说:“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此,“天府之国”即成为巴蜀的专称。
另外,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于她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了。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特产富饶的地方。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7
天府之国就是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因为四川比较温暖,又有肥沃的土地,还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样好的自然条件下,各种粮食作物在这里栽种都能长得很好。这样就使四川农业很发达,物产很丰富。如有名的农作物有稻米、小麦、油菜籽、甘蔗、柑橘、棉花、花生等。四川是我国的稻米重要产区,油菜籽的产量在全国属第一,四川还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地。“蜀锦”还是中国有名的呢。因为四川内江种植的甘蔗非常多,所以人们叫它“甜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