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进城务工对流入地和流出地有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如题所述

  积极影响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激活了长期被困在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一般的务工人员,年收入是在家务农的3倍以上,素质高、有技术者收入更高。40%以上有务工人员的家庭已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2、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拓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观念。主要表现为:一是受新文化的熏陶,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一些务工较高收入者加强了对子女教育的管理,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有许多家长在县城区或乡镇所在地租借房屋送小孩上学;二是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生育观念,促使相当一部分务工农民转变了“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生育观,许多务工少数民族农民打消了生育二孩的想法。仅三桥镇目前就有500余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放弃了生育二孩。

  3、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以粮食等实物为主,来自农业的现金收入极少。农村家庭生产生活资料消费、就医、子女入学等现金支出主要来自务工收入。近几年来,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挣钱,为家里购置了家用电器,建起了漂亮楼房,用上了手机、摩托车等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4、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特别是部分务工青年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熟悉了市场,成为返乡后办企业搞开发的示范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已有800多名此类人员利用务工时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在政府鼓励下回乡创业,兴建规模种养业和加工企业等经济实体近100家。由“打工者”变成的老板,成为家乡建设的生力军。

  5、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促进了城镇化进程。部分农民通过务工积累了资金,进城安家落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谋生道路,从农民变为市民,减少了农业人口,扩张了城镇规模,带动了城乡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负面影响:1、劳动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初中文化的外出务工者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流,高达71.4%。小学文化程度占14.6%,文盲半文盲占3.96%,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务工人员仅占10.04%,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85.7%的外出者未经过职业培训,缺乏劳动技能,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致使90%以上的务工者很难进入科技含量较高的高层次企业,就业空间狭小,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因此,素质低下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2、组织化程度低,盲目性大,风险高,职业选择余地不大,合法权益缺乏组织服务保障。全县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农民外出务工极少,多数是通过串联亲戚、好友或者自发加入外出行列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很难尽快找到工作,导致部分农民无法在外生存,无功而返;许多农民工都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3、体制缺陷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种种原因,城市面向农民高筑的壁垒和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依然存在。农民在自己的城市里“暂住”,享受不到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无法获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地位,连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的低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城市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导致农民离乡不离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成为往返于城乡的“两栖”农民。

  4、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农民“外流”,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同时,在一些地广人稀的高山地区,农民工转移后,留下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流转使用,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劳动力转移,撂荒的土地达3000多亩。另外,由于在家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俗称“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在村组公路、水利、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组织劳动力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5、引发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严重问题。“隔代哺育”不利于农民工的子女成长。许多农民工由于工作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在外地进学校“门槛”高,又无精力照管,便纷纷将子女留给家中由老人看管,导致管理跟不上,孩子学习不用心,甚至走上了邪路;受打工潮影响,少部分农村适龄儿童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

  6、农民外出务工地域广、时间变化快,且多为婚育青年,个别农民生育观念落后,给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计划生育管理都带来极大困难。2004年全县共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53万人,未婚育龄妇女1.33万人,流动频繁、生育隐蔽,去向不明,办证率及妇孕证明寄回率低,社会抚育费的征收难以执行,易导致计划外生育、逃避手术等违背计生政策的现象发生。

  7、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多数不在家,留守的只能是老弱病残,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增加了农村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民工流入地的社会治安管理、预防犯罪和社会稳定,贩毒、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