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AMD及Inter公司发展历程及属下主打产品的发展历程.....

最好从零开始.我想深入的了解下AMD和Inter公司.产品主要是CPU方面的.....最好从开始说起

公司概览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威半导体 注释:Micro为微小之意 但是AMD公司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导体 所以也可称为超微半导体 这里使用的是官方说法) 成立于 1969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 AMD 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 AMD 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其在CPU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Intel。
AMD 在全球各地设有业务机构, 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设有制造工厂,并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办事处,拥有超过 1.6万名员工 。 2004 年, AMD 的销售额是 50 亿美元。
AMD 有超过 70% 的收入都来自于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代号为 AMD。

业务发展
在 AMD,坚持“客户为本 推动创新”的理念,这是指导 AMD 所有业务运作的核心准则。
AMD与客户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AMD与技术领袖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以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拓展全球市场和推广 AMD 的品牌;我们还与一些以克服艰巨困难并依靠技术获得成功的世界级领先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 2,000 家软硬件开发商、 OEM 厂商和分销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术。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强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于 AMD 皓龙™ 处理器的系统运行企业应用,且性能获得大幅提高。

AMD 的产品系列
计算产品

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和 IT 基础设施的企业用户来说, AMD 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 1981年,AMD 287 FPU ,使用Intel 80287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 80287基本相同。也是迄今为止AMD
公司 唯一生产过的FPU产品,十分稀有。

• AMD 8080(1974年)、8085(1976年)、8086(1978年)、8088(1979年)、80186(1982年)、80188、80286微处理器,使用Intel 8080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同名产品基本相同。

• AMD 386(1991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9,有SX和DX之分,分别与Intel 80386SX和DX相兼容的微处理器。AMD 386DX与Intel 386DX同为32位处理器。不同的是AMD 386SX是一个完全的16位处理器,而Intel 386SX是一种准32位处理器----内部总线32位,外部16位。AMD 386DX的性能与Intel 80386DX相差无己,同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AMD也曾研发了386 DE等多种型号基于386核心的嵌入式产品。

• AMD 486DX(1993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4,AMD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代486产品。而后陆续推出了其他486级别
的产品,常见的型号有:486DX2,核心代号P24;486DX4,核心代号P24C;486SX2,核心代号P23等。其它
衍生型号还有486DE、486DXL2等,比较少见。AMD 486的最高频率为120MHz(DX4-120),这是第一次在频率上超越了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

• AMD 5X86(1995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X5,AMD公司在486市场的利器。486时代的后期,TI(德州仪器)推出了高性价比的TI486DX2-80,很快占领了中低端市场,Intel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列CPU(几乎是与Cyrix 5x86同时推出)。它是486级最高频的产品----33*4、133MHz,0.35微米制造工艺,内置16KB一级回写缓存,性能直指Pentium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 AMD K5(1997年)微处理器,1997年发布。因为研发问题,其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Intel的"经典奔腾"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并不十分出色,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比不上Cyrix 6x86,但比"经典奔腾"略强;浮点预算能力远远比不上"经典奔腾",但稍强于Cyrix 6x86。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产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价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产量很小(惯例吧:)并且没有在中国大陆销售。

• AMD K6(1997年)处理器是与Intel PentiumMMX同档次的产品。是AMD在收购了NexGen,融入当时先进的NexGen
686技术之后的力作。它同样包含了MMX指令集以及比Pentium MMX整整大出一倍的64KB的L1缓存!整体比
较而言,K6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只是在性能方面,浮点运算能力依旧低于Pentium MMX。

• K6-2(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曾经是AMD的拳头产品,现在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Intel,AMD K6-2系列微处理器在K6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对"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大加强了计算机的3D处理能力,带给我们真正优秀的3D表现。当你使用专门为"3DNow!"优化的软件时就能发现,K6-2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且大多数K6-2并没有锁频,加上0.25微米制造工艺带给我们的低发热量,能很轻松的超频使用。也就是从K6-2开始,超频不再是Intel的专有名词。同时,.K62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传统,同频型号比Intel产品价格要低25%左右,市场销量惊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这个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为"K6-2"。正因为如此,大多数K6 3D为ES(少量正式版,毕竟没有量产:)。K6 3D曾经有一款非标准的250MHz产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并没有出现。K6-2的最低频率为200MHz,最高达到550MHz。

•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3(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它是AMD推出的最后一款支持Super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K6-3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256KB二级缓存(竞争对手Intel的新赛扬是128KB),并以CPU的主频速度运行。而曾经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时就被K6-3自动识别为了L3,这对于高频率的CPU来说无疑很有优势,虽然K6-3的浮点运算依旧差强人意。因为各种原因,K6-3投放市场之后难觅踪迹,价格也并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进的K6-3+出现之后。

• 采用直连架构的 AMD 皓龙(Operon)™ 处理器可以提供领先的单核和双核技术。 使IT管理员能够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32位与64位应用软件,前提是该服务器使用的是64位操作系统。

• AMD 速龙(Athlon64),又叫阿斯龙™ 64 处理器可以为企业的台式电脑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资保护。

• AMD 双核速龙™ 64(AthlonX2 64 )处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务性能,帮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 AMD 炫龙™ 64(Turion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利用移动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动办公能力,以及领先的 64 位计算技术。

• AMD 闪龙™(Sempron64) 处理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出色的性价比,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 AMD 羿龙™(Phoenom)处理器 全新架构的4核处理器,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为现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标明)。
对于消费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产品

• AMD 双核速龙™ 64 处理器可以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包括业务应用和视频、照片编辑,内容创建和音频制作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那些即将上市的新型媒体中心的最佳选择。

• AMD 速龙™ 64 处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数字媒体效果――包括音乐、视频、照片和 DVD 等。

• AMD 雷鸟™ (Thunderbird)处理器

• AMD 毒龙™ (Duron)处理器可以说是雷鸟的精简便宜版,架构和雷鸟处理器一样,其差别除了时脉较低之外,就是内建的L2 Cache,只有64K 。

•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轻薄型笔记本电脑领略 64 位性能的消费者, AMD 炫龙™ 64 移动计算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提供安全的移动办公能力。

• 对于那些希望获得最佳性价比的消费者, AMD 闪龙™ 处理器可以提供从文字处理到照片浏览的各种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决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Geode™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1971 年: 4004 微处理器
4004 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 Busicom 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 年: 8008 微处理器

8008 处理器拥有相当于 4004 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 杂志 1974 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 8008 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 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 年: 8080 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 8080 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 “Altair” 出自电视剧 《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 395 美元就能购买一台 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 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 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 8088 处理器成为了 IBM 新型主打产品 IBM PC 的大脑。8088 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 500 强的行列,并被 《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 年: 2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 286 最初的名称为 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 6 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 1500 万台采用 286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 年: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 275,000 个晶体管,是早期 4004 处理器的 100 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 32 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 年: 英特尔486™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 “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 奔腾 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

于 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 32 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 高能奔腾 处理器拥有多达 550 万个晶体管。

1997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处理器拥有 7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 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 年: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 奔腾 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 赛扬 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的 70 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 950 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 0.25 微米技术。

1999 年: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 奔腾 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 70 条 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 年: 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 3D 图形;为 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 4200 万个晶体管和仅为 0.18 微米的电路线。 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 4004 的运行速率为 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 奔腾 4 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 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 奔腾 III 至强 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 NetBurst™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 3D 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 年: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 64 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 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显式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尔 安腾2 处理器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 安腾 2 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 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 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 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 Intel Pentium 4处理器时脉达到3.2 GHz。

2003 年: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

英特尔 奔腾 M 处理器,英特尔 855 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 PRO/无线 2003 网卡是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 迅驰™ 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 :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

2006年:Intel Core 2 Duo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 (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

1971 年:4004微处理器 1972年:英特尔8008微处理器
1976年: 发布8085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8086
1979年:英特尔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1981年:80186和80188发布。 1982年:80286就发布。
1988年6月16日:80386SX发布。
1989年4月,英特尔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
1991年5月22日:80486DX的廉价版80486SX发布,它和DX的区别是没有整合FPU
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
1994年3月7日:英特尔发布90和10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4年10月10日:英特尔发布75MHz 版本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120MHz 的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6月1日:英特尔发布133MHz 版本Pentium 处理器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推出了Pentium Pro处理器。Pentium Pro的工作频率 有150/166/180和200MHz四种,都具有16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150&166 MHz Pentium CPU,包括了越3.3M个晶体管
1996年10月6日:英特尔发布200MHz Pentium CPU
1997年4月7日 。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
1998年2月:Intel 发布333MHz Pentium II处理器
1999年1月,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
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2000年11月20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下一代处理器——奔腾4
INTEL微处理器的里程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5
intel:
就从P1开始说吧,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非常辉煌,基本上占领了当时全部的分额.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和P1比,除了频率上升,基本没有太大的动作.P2时期出了塞阳,占领了低端时常.

P3出了3带。第一代是slot7接口的,和内存一样是金手指插上的.最高到P3 600.第2带是copper mine核心的P3,采用的是针脚接口,性能高,是P3时期每mhz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1.1G。最后是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P3,采用socket370接口.最高到1.4G.超拼能力非常好.
P3最杰出的一点是能够支持sse指令集,让处理器有了截压DVD的能力,浮点运算能力上了很大的台阶.

P4,出了4代,第一带频率从1.5-2.0,采用的是rambus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第2带是采用478接口的P4b,williamet核心,支持了DDR内存,最高支持ddr333,前端总线达到了533,第3带是northwood核心的,前端有533的,也有800的,称为P4c,频率达到了最高的3.02.第4带是最后一代P4,采用了31级流水线级别的prescott核心,支持800-1066前端总线,也就是最后说的P4e和P4ee.频率最后达到了3.8,由于性能频率比很低,所以发热很大,功率大.成为了intel在市场和技术上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个时期,AMD开始了追赶intel的大动作.市场分额从2%提升到了15%左右.
P4时期最大的技术提升是处理器支持了sse2,sse3和EMT64技术.采用了最小65nm技术.并且有了超线程技术,支持模拟的双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多任务能力.

PD,这个时期为了应付AMD的双核处理器,intel草草推出了不成熟的PD,PD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不过作为廉价的双核产品,PD也是非常不错的.
Pd时期最大的进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PE,你肯定没有听说过,这个实际上是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点.

core duo,酷睿1,这个处理器只在笔记本和苹果的机子上能看到,普通的台式pc上没有,优点是功率低,缺点是,和PD比,性能上都没有优势.

core2duo,酷睿2,intel决杀产品,core2duo的推出表明了经历了10年的奔腾系列的终结.core2duo,个方面性能优越,功率低.
core2duo在技术上来说,采用了共享L2 cache的的方式,提高了双核心的交流,多任务强劲,并且在core2duo上实现了每周期执行4个命令的优点,支持了ssse3指令集.就现在来看,core2duo处了价钱比较高以外,还没有什么处理器比同等级的core2duo性能高.

AMD.
k6 对应P1,和P2,k6有两代,基本上性能和同等级的intel比要稍微弱一点.不过超频性能非常变态,至少能超30%.

k7和k7L,对应的是P3和早期的P4,优点是频率低,性能高,就晚期k7L而言,性能上比同等级的intel差一点点,原因是前端总线只支持333,这个时期的intel已经能够支持800的前端了.不过K7L的超频能力依然非常好.

K8,AMD的绝地反击,K8开始,AMD支持最高1000的前端总线,有3代,第1代是754接口的,支持ddr400单通道,第2代是939接口的,支持ddr400双通道,并且有了双核产品,第3代是AM2接口的,就是现在用的这种,支持DDR2 双通道.
K8的优点非常明显,无论整数能力还是浮点能力还是多任务处理,都全面超越了intel的P4,PD,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和X86-64.
-----------------------------------------------------------------
整体来比较,只比新的.
AthlonXP(K7L)<P4e<Athlon64<PD<Athlon64X2<core2duo.

现在最实惠的单核心产品是Athlon64 3000+,在600左右.不到600
双核上廉价的是PD820,PD915,Athlon64X2 3600+,X2 3800+,都在600-1200.
性能上PD820(700来块)<X2 3600+(700多点)<PD915(800来)<X2 3800+(900来)
高端的,Athlon64X2 4400,X2 4600+,X2 5000+ ,core2duo E6300,E6400
性能上X2 4400(1100多)<X2 4600(1300多)=E6300(1400多)<X2 5000+(1600多)<E6400(1700多)
第2个回答  2008-04-25
-- 作者:小飘飘
-- 发布时间:2006-2-28 4:07:53
--
2.笔记本硬件知识

潘多拉魔盒揭秘 笔记本cpu简史篇

这是一个诞生的年代,这是个怀念的年代。笔记本电脑自1985年诞生起,即将走过风雨20年。在这20年间,无数的诞生和怀念缠绕产业的每一根神经。浮华如烟,风景变幻,只有每一个脚印在述说着往事。回顾笔记本的风雨20年,有多少时刻值得铭记?这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年代,有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竞争,而cpu的发展史也就是一步不断竞争的历史。

一支独秀

无可置疑,作为全球头号的微处理器制造商,Intel公司在移动CPU发展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小知识: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 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内部狭窄的空间开始无法迅速的散发热量,笔记本电脑小得可怜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庞大的耗电量, Mobile CPU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 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往往比台式机CPU先采用更高的制造工艺。笔记本电脑的刚面世时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

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T1100诞生,由日本东芝公司设计,采用的是不到1MHz的Intel8086处理器,而第一块笔记本电脑专用CPU由Intel在1989年推出的80386SL/80386DL开始。它们的频率从16MHz起跳。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可以算做是首批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所设计的移动版处理器,其工作电压为3.3V,芯片集成内部切断电路,可以在处理器不工作的时候自动切换到休眠状态,以减低笔记本电脑电池的消耗从而达到延长电池工作时间的目的,在80386SL/80386DL后不久,Intel公司又随之发布了80486SL,Mobile Pentium、Mobile Pentium MMX级处理器。Mobile Pentium(MMX) CPU采用了有别于台式机CPU的封装,主要有两种,分别是MMC和TCP,这两种全新的封装方式有助于笔记本主板设计简化和超薄化发展。

小知识:Intel Mobile CPU的Pentium系列从一开始推出就包括75/90/100/120/133/150/166/200/233/266/300Hz几种主频,其中120及以后的Mobile CPU带有MMX技术,Mobile Pentium CPU还有台式机MMX CPU中没有的300MHz规格。

1998年初,随着桌面Pentium II处理器系列的诞生,Intel公司在其核心的基础上研发推出了Mobile Pentium II和Mobile CELERON II两款移动CPU。Mobile Pentium II主频包括233/266/300/333/366/400Hz六种,并首次采用了0.25微米的制造工艺(而当时相应的台式机CPU仍然在采用0.35微米工艺制造),66MHz外频和512K半速L2 Cache使得这款CPU在当时成了高端产品。

INTEL CPU详细列表

INTEL CPU详细列表
使用年份 1989 1992 1993 1994
CPU型号
386SL16MHZ

386SL20MHZ

386SX16MHZ
386SX25MHZ

386SL25MHZ

386SX20MHZ

386SL20MHZ

486DX25MHZ
486DX33MHZ 486DX4

75MHZ

100MHZ

Mobilc Pentium 75

使用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CPU型号
486DX2/50MHZ

486DX2/75MHZ

486DX4/75MHZ
486DX4/75MHZ

Mobilc Pentium

100/133/150MHZ
Mobilc

Pentium MMX

120/133/150/

166/200MHZ
Mobilc Pentium MMX 233/266/300
Mobilc PentiumII 233/266MHZ

0.25微米的CPU制造工艺带来的是更低的工作电压,更小的核心面积和更低的发热量,这些优势使得笔记本电脑的CPU功耗更加小,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电池寿命得以延长,CPU更加微型化,笔记本电脑可以变得更加轻巧。从Mobile Pentium MMX120起Mobile Pentium系列CPU加入了MMX指令集,和同期台式机CPU的MMX指令集完全相同,加强了对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支持,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MMX指令集还有减低CPU占用率从而减少发热的功效(当然这需要软件为MMX优化)。

小知识:在过渡到1999年出品的Mobile Pentium III前,Intel推出了采用0.25微米工艺和256K全速L2 Cache的Mobile Pentium II 266PE/300PE/333/366,还有采用0.18微米工艺和256K全速L2 Cache的Mobile Pentium II,Mobile PentiumII产品线包括了266*/333*/400(带*的表示低电压版本),至于Mobile CELERON的情况和Mobile Pentium II类似,只是到466MHz的Mobile CELERON都依然采用0.25微米工艺,但在L2 Cache上则很早就实现了全速,容量则只有128K。

两强�?

在1989年到1998年这漫长的9年中,可以说在移动cpu领域Intel是真正的一支独秀,AMD当时还在经历着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业界有影响的企业的痛苦蜕变。而CYRIX经过种种磨难,才在INTEL的无情打压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数家其他设计生产CPU的企业已经陆续淡出了处理器市场,没有哪家有精力和能力在移动cpu领域和Intel叫板。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到1998年AMD不再是当年的无名小卒了,在桌面处理器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功之后,AMD公司理所当然要向利润丰厚的移动CPU市场进军以图分一杯羹。AMD最初发布的Mobile CPU包括K6IIP;K6II+;K6IIIP;K6III+几种(K6不属于专用Mobile CPU),也广泛采用了0.25的制造工艺,其频率与同期的INTEL主力移动CPU相差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小飘飘
-- 发布时间:2006-2-28 4:08:26
--
AMD CPU详细列表
AMD CPU详细列表

CPU规格
K6
K6 II
K6 IIP
K6II+
K6IIIP
K6III+

主频
233/266/300
266/300/333
350/366/380

/400/433/450

475/500
450/475/500

/533/550
350/366/380

/400/433/450
450/475/500

制造工艺
0.25微米
0.25微米
0.25微米
0.25微米
0.18微米
0.18微米

封装形式
321针CPGA/360针CBGA封装
321针CPGA
321针

CPGA
321针CPGA
321针

CPGA
321针

CPGA

内存
PC66

SDRAM
PC66

SDRAM
PC100

SDRAM
PC100

SDRAM
PC100

SDRAM
PC100

SDRAM

外频
66MHZ
66MHZ
100MHZ
100MHZ
100MHZ
100MHZ

内存总线
66MHZ
66MHZ
100MHZ
100MHZ
100MHZ
100MHZ

从表格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AMD的移动CPU产品线已经初具规模,频率也达到了500MHz,其中AMD的K6II+/K6III+ Mobile CPU内置PowerNow!技术,另外其还有其特有优势,在Intel的Mobile PentiumII/Celeron还采用着66MHz外频的时候,AMD的Mobile K6II+/K6III-P/K6III+就已经跑在100MHz的外频上,在各种测试中频频领先于Intel的Mobile PentiumII。

小知识:PowerNow!技术类似于Intel的Stepsleep技术,可以在交流电供电和电池供电时切换CPU的核心工作电压来调整CPU的工作频率,可以设置为自动模式,由CPU根据当前应用程序的需求自动调整工作频率,也可以设置为始终使用最高频率工作来获得最高性能或者始终使用最低频率工作以节省能耗。

可惜好景不长,1999年初,为了压制AMD K6系列移动CPU,也为由已日显廉颇老矣的Mobile Pentium II和Mobile CELERON II担纲的移动CPU产品线减轻压力,Intel发布了Mobile PentiumIII/ CeleronII,除了在频率上继续领先外,移动版的Pentium II采用了内建的全速二级缓存系统,实现了100MHz的外频,并且全部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L2 Cache也全部采用了全速的256K,此外,它也支持台式机Pentium III的SSE指令集,性能得到飞速的提高。

小知识:Mobile PentiumIII具有一系列的节能技术,例如可自动调整工作频率及电压的SpeedStep技术,Deep Sleep、Deep Sleeper休眠模式;除了SpeedStep技术以外,Intel还在移动版Pentium III上首次引入了QuickStart技术,它能够让笔记本电脑在不工作时立刻将处理器切换到低耗能水平(0.5W以下),以达到有效管理电源以获得更长的电池寿命的目的。

三足鼎立

就在Intel和AMD为移动帝国的霸主地位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匹黑马杀出,那就是全美达。全美达很聪明的避开了在处理器性能上相比Intel和AMD的不足,而在关系移动cpu命脉的功耗上下功夫,推出了功耗极低的Crusoe处理器,而由于耗电量低得到了大部分日系厂商的青睐。和其它的处理器不同,全美达处理器使用代码融合技术来执行x86指令,是一种软、硬结合的处理器,在低耗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除了处理器本身晶体管数目少带来的低发热量外,代码融合软件还可以通过硬件进一步及时调节处理器的功耗。这使本来就被AMD搞得焦头烂额的Intel陷入了恐慌。自此移动cpu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后来VIA收购了CYRIX也以C3处理器加入了移动cpu的竞争,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的不足,并没有对其它三强构成真正的威胁。

兵刃相见

进入三足鼎立时代后,各家为了使自己在移动市场多分一杯羹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2001年5月,AMD发布了基于palomino核心的新型移动Athlon 4处理器包括Mobile Athlon4和Druon。Mobile Athlon同样使用先进的0.18微米铜工艺制造,晶体管数目3750万个。核心面积128平方毫米,具有128K L1 cache和256K全速 On-die L2 Cache;和台式机的Athlon芯片一样,前端总线为200MHz,支持SDRAM和DDR内存。根据AMD自己的测试结果,Mobile Athlon 1GHz超越Intel Mobile PentiumIII 1GHz 42%之多。随着Mobile Athlon4的发布,由于其优秀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许多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纷纷宣布将推出使用Mobile Athlon/Duron的机型,包括Compaq、FUJITSU、NEC、SONY等和国内的紫光笔记本电脑部分机型,大大丰富了采用AMD移动CPU的笔记本产品。

小知识:AMD的Athlon/Duron Mobile CPU采用全新的3D now!Professional指令集,新的指令集不仅整合了原有的Enhanced 3Dnow!,并增加了52条新指令来对SSE 代码提供解释,当运行对SSE 指令进行优化的程序时,这52条指令能够识别并转化为功能相同的且Athlon 4可识别优化代码,以此来加速应用程序的执行性能。同时新发布的移动Athlon 4拥有AMD 第二代Power now!节能技术,Power now!类似于Intel 的speedstep 技术,两者都是针对不同场合下对处理器进行降频处理,以达到降低耗电量,延长笔记本电池的使用时间及寿命的目的。

从来都是掌握别人命运的Intel自然是不甘示弱,于2001年底推出其首颗采用0.13微米工艺处理器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M,由于制造工艺的提升,其最高工作频率可以轻易达到1.2GHz以上;首次应用了效能更高的133MHz前端总线(针对移动版处理器而言),另外还在核心上采用片上集成512KB全速二级缓存的设计,使得处理器的整数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采用了移动版专用的Micro-FCPGA2/Micro-FCBGA2封装,增强型SpeedStep节能技术,Deeper Sleep休眠模式,并保留有包括QuickStart及动态执行技术在内的所有特性,同时提供部分频率的低电压版、超低电压版供超薄型笔记本电脑使用。为了不给对手以任何喘息的机会,2002年3月4日Intel公司推出了基于0.13微米铜互联工艺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M处理器,同样采用NerBurst架构,运行于400MHz前端总线,核心集成512KB二级缓存,支援增强型SpeedStep、Deeper Sleep休眠模式,工作电压1.3V。

AMD针锋相对,在2002年4月正式发布了最新的AMD Athlon XP笔记本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最新的0.13微米技术Thoroughbred核心,接口沿用了Socket A并和当时的Athlon笔记本主板兼容,其前端总线为266MHz,并同时推出低电压版本的AMD Athlon XP处理器(uPGA封装),它让AMD也挺进了超轻超薄型笔记本的广阔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小飘飘
-- 发布时间:2006-2-28 4:08:48
--
新品辈出

正如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在cpu领域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cpu制作技术的提高。

2003年1月,Intel全新的移动处理器迅驰(Banias)问世,,与以往处理器不同,从Banias开始Intel将不再使用与桌面处理器核心来研发移动处理器,而是代以全新的架构,采用全新的指令执行技术,从而以更低能耗提供更优性能;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Intel实行的是捆绑销售,迅驰处理器其中包括Pentium-M处理器、855GM/PM芯片组以及支持IEEE 802.11b的Intel PRO/Wireless 2100无线网卡,将节能与无线结合,突出了移动计算的优势。到了2004年5月,Intel又发布了迅驰II代(Dothan),处理器的频率更高,进一步的体现了移动运算的优势。

而一直与Intel在桌面市场打的火热的AMD也没闲着,他们更是推出了划时代的64位的处理器产品,AMD成功的把64位计算引入了移动产品中,它们不仅可以良好运行32位应用程序,也支持未来新一代的64位软件,为移动计算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备受Intel和AMD挤压的全美达并没有放弃自己在移动cpu领域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其一改Crusoe系列性能低下的致命缺点,在2003年10月推出了功耗更小,性能强劲的Efficeon处理器。而在2004年初推出了Efficeon二代产品。据全美达官方宣称,与Crusoe处理器同频率的情况下,Efficeon处理常用软件的能力要高出50%,多媒体处理方面性能的提升甚至高出80%。在TM8600 1.1GHz与Intel超低电压版Pentium M 900MHz对比测评中,TM8600 表现不俗。在浮点运算方面TM8600 1.1GHz比Pentium M 900MHz领先30%,而待机时的耗电量仅仅是Pentium M 900MHz的1/8。

小知识:Efficeon处理器包括TM8600、TM8300、TM8620三款,其中Efficeon TM8600采用29毫米×29毫米的FC-OBFA 783封装,工作频率为1.1 GHz,内含128 KB一级指令缓存与64 KB一级数据缓存,以及1 MB的大容量二级缓存,内含北桥芯片功能及LPC(Low Pin Count)闪存技术,支持DDR400/333/266内存(包括ECC),引入了AGP 4X/2X/1X图形加速,同时采用HyperTransport,提供1.6 GB的数据传输带宽,并开发了配套的增强型LongRun动态电源管理及增强型LongRun热量管理技术。TM8620为21毫米×21毫米微处理器(内含1 MB容量二级缓存)。Efficeon TM8300(内含512 KB容量二级缓存),为29毫米×29毫米标准尺寸封装的精简型。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笔记本电脑的定位已经在逐渐全面向高性能、轻薄化、便携化、高度整合化、多功能、低能耗等方向发展。在新策略下,笔记本电脑专用微处理器将不再跟在台式电脑微处理器之后提升速度,而是强调附加应用功能。因此,未来笔记本电脑专用微处理器执行速度很可能远不及台式电脑,但可以有更好的省电效率,而且更能有效执行无线通讯或者上网功能。

科技是奇妙的,我们也许无法想象将来的移动cpu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有一点我们知道,它将会越变越好,让我们期待美好的未来快些到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个回答  2008-05-02
CTRL+C CTRL+V 就的真是好啊 哈哈哈哈……
第4个回答  2008-04-29
哎呀妈呀 你能也忒能复制了吧 佩服楼上两位
第5个回答  2008-04-29
ctrl+c,ctrl+v用的真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