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出自哪本书?谁写的?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出处为一本叫《声律启蒙》的书,其作者为清朝的车万育。

这是一本基础教学读物。旨在让幼儿与孩童能够熟悉、了解声韵格律的规律。

并且,除了按照声韵来编写,对句还包含了各种风物,包括动物、自然等等。

同时,这些句子也有不同的节奏。如单字对单字,双字对双字,后面还有三字、五字、七字等组成的对子。这些对子有着协调的声韵,非常琅琅上口。

扩展资料: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车万育。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以这本《声律启蒙》为代表性。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声律启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出自《声律启蒙》   作者:车万育

原文

上卷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三尺剑:《汉书·高帝纪下》:“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医曰:‘疾可治。’高祖骂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六钧弓:《春秋左传·这公八年》:“公侵齐,门于阳州,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 

清暑殿:《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本为虚构,后遂以为月中仙宫名。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注释】黄童白叟:白叟,白发老人;黄童,儿童,幼童发色黄,故称。唐韩愈《元和德圣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颜巷陋:《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又名颜回,孔子弟子。 阮途穷:《晋书·阮籍传》:“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冀北:古幽都地。 辽东:《广舆记》:辽东,契丹东胡旧地,后号盛京,又曰辽东。 濯足:《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濯:洗涤。 打头风:《韵府群玉》:“石尤风,打头逆风也。” 

同泰寺:《梁书·武帝纪下》:“大通元年三月,舆驾幸同泰寺舍身。”后常在同泰寺讲经,传有天雨宝花而下。寺在金陵,今不存。 未央宫:西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角,唐末毁。

《汉书·高帝纪下》:高祖天下已定,置酒宴群臣于未央宫,见群臣礼数甚严,高祖乃叹曰:吾今日始知天子之尊也。 绿绮:汉卓文君琴名。 青铜:古代镜子,以青铜铸造研磨而成,故称镜为青铜。欧阳修:素丝悲青铜。曾巩:水面磨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皤:白色。 芰:音忌。古书上指菱。一说水果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新月:指农历月初时形状如钩的月亮。鲍照《玩月》诗:“始见东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西北墀,娟娟似娥眉。” 长虹:雨气。《仪礼·聘礼》:“气如白虹天也。”

扩展资料

根据清代纪昀(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记载,此书原名为《声律发蒙》,作者为元代的祝明,两卷,只收有平声30个韵部的字;在流传和使用的过程中,各朝各代又对其进行过多次的增删修改和整理,所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所收的明朝涂时相刻本便有五卷,平、上、去、入四声106个韵部都已收入。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清代光绪癸未年间(公元1883年)用成都魏朝俊的“墨耕堂”藏版重印的本子,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邵陵车万育双亭著、湘潭夏大观枫江笺”。

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韵部(即绝大部分格律诗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从此书的结构形式和内容来看,这种修订似乎是有意识的,其目的便是想在教儿童学作对联的同时,为以后学习古典诗词写作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律启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8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出自《声律启蒙》,作者是清代的车万育。

声律启蒙

上卷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扩展资料

一、概况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二、《声律启蒙》对于诗的作用

1.熟悉并记住韵脚

大家知道,格律诗对于押韵是很苛刻的,必须在同一韵部内选字,第一句宽松一些 也必须是邻韵,否则就是落韵。通过熟读和背诵,能让我们迅速记住常用字,不需要再去翻韵书。例如遇到到松这个字,脑海里能够想起: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这个松在二冬韵部。

2.对仗与句法

除了绝句以外,律诗的中间联是必须对仗的,《声律启蒙》的句子都是以对仗的形式呈现的,而且形式多样: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街泥双紫燕,课密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从对仗来说,书里的对仗方式很多,例如从字数来说就有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九字对;还有扇面对、流水对等等;

从句法来说,也是多种多样,主谓宾,偏正词组,状语加主谓,省略主语等;二二结构,二一二结构,二二三结构;而且平仄严格相对。

《声律启蒙》训练了对仗和句法的基本功。

3.典故

诗文中一般都要用典,《声律启蒙》列举了许多常用典故,如果把《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这一类书背过,会了解不少历史知识,同时也知道哪些典故可以两两相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律启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4

来自车万育的《声律启蒙》。

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扩展资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参考资料:声律启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11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句诗出自:《声律启蒙·一东》,作者是:车万育,清代。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清代光绪癸未年间约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邵陵车万育双亭著、湘潭夏大观枫江笺”。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韵部(即绝大部分格律诗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宝庆府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律启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