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么封王的,每个皇帝继位都封自己儿子王吗?这样王国会不会太多?

如题所述

明朝初期,皇帝朱元璋给自己每个儿子封亲王,有封地,是藩国,都归顺于皇帝的。后来朱棣继位后就,只封亲王,没有封地,拿俸禄了。

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扩展资料:

明朝藩王: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 (汉语词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0
的确会封王,只要不夭折或是犯什么大错基本上都会被封爵位。但不是每个王位都会传下去,一些有过失的王爷会被削爵,比如宁王朱宸濠。此外如果王爷没有子嗣那么这个王位也会在王爷死后自动除去,比如卫恭王朱瞻埏。而且王爷的王位只会传给嫡长子,其余的王子是没有爵位的,除非是皇帝加恩特地再赐封一个王位,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至于王国,并不是每一位王爷都有自己的王国,有的王爷给了封地但他一生并没有去过封地而是一直呆在京城,比如越靖王朱瞻墉。其实在明成祖之后,王爷的实权就很少了,他一生只能待在封地,除非皇上下诏不然他都不能随意出封地,而且对于封地的管理他的权力也很有限,名义上他是这块地的主人,但实际的管辖权却在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手中。
第2个回答  2013-02-24
封地封王制的意思是全国有一个皇帝主持大权,而皇帝就是王上之王,他有权利册封和罢黜各地的王,各地的王侯每年都要上中央进贡,并且在非常时期(如战争到来),皇帝有权利诏令各王前来保卫都城,譬如古时“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至于皇帝继位,一般都是皇帝会在皇子中选择最中意的那个来继承正统皇位,而其他的儿子和皇亲等就被封为各地诸侯王。当然,这其中诸多变数,所以时常会有诸侯造反或是皇亲夺位的事情发生。
第3个回答  2013-02-28
封的是藩王 类似于诸侯国一样每个人管辖一块地方 大权还是在皇上手里 各地藩王不能有军队只是有一些家丁还不能超过多少人数 这只是朱元璋安排的 到了建文帝开始削藩惹火了朱棣夺了皇位做了皇帝继续削藩 之后就不再分封藩王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封太子以外的儿子为王,但有以下特点
1、封地很小,往往一个城市而已,面积不会很大。
2、封王后必须出京到封地,而且没有特别的情况,一生永远不许离开封地,否则下场很不妙,可以说,诸侯王是在一个金银窝里软禁一辈子,自己的政治抱负是无法实现的(根据当时的规定,皇族子孙不能参加科考)。
3.封的王确实不少,朱姓皇族人口繁衍兴旺,但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成不了什么气候。追问

那到明末有几千个王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