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有于成龙这个人吗?

如题所述

清朝是确实有于成龙这个人的,而且在清朝的于成龙不止一位,在清朝有两位于成龙。

于成龙

1、老于成龙

为啥第一位于成龙要叫老于成龙呢,因为他年纪比小于成龙要大一些,为了区分,大家才叫年龄大的为老于成龙,年龄稍小的叫小于成龙。而老于成龙出身于乡绅之家,是山西永宁人,曾官拜两江总督

老于成龙在清朝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从官僚机构的最底层做起,始终秉持着本心为国为民,他虽然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事情,但他的一生却十分传奇,令人敬佩。老于成龙生于1617年,他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就开始做官的。

在顺治十八年老于成龙成为了罗成知县,当时的老于成龙已经四十五岁了,但他却在垂垂老矣的时候拥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和危险并存,当时的罗城虽然是一个县城,但是整个县城才6户人家,罗城地处偏远,山多不说还有瘴气环绕,更可怕的是野兽也非常多。

想想看整个县城才六户人家,做这个知县有啥用?更离谱的是整个县衙也破破烂烂四处漏风,县城由于战乱和盗匪的原因也是破烂不堪,连城墙都没得。但老于成龙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了罗城,他挥泪告别亲人妻小从零开始在罗城一待就是七年,终于把罗城变成了一个普通而正常的县城,他一步步从罗城知县做到两江总督。

这期间老于成龙挥洒了无数的血和泪在这片土地上,虽然他出仕晚,但是他做出了一番成绩让其他官员难望其项背。老于成龙如此有成就,又是难得的清官廉吏,那么小于成龙又是怎样的人呢?

告别妻小的于成龙

2、小于成龙

小于成龙和老于成龙都是清朝年间难得的清官,小于成龙曾官至河道总督和直隶巡抚。小于成龙也在清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小于成龙生于1638年,他是辽东望族,又是八旗之一,所以他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在熟习满文之后,就进入了国子监,此时的小于成龙年仅20岁。

正是因为如此,即使小于成龙没有老于成龙年纪大,但两人入仕的时期却不差多少。1668年四月,成为小于成龙成为其伯父的继子,因此受其影响成为了乐亭县的知县。

小于成龙和老于成龙都是从知县做起,他们在初入仕途之时面临的都是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虽然乐亭县是一个县城,但这个县城的境况也非常的不乐观,县城在小于成龙上任后的六月份发生了水灾,水灾非常严重,造成了田庐损毁,而小于成龙如实禀告上级,上级却想瞒天过海。

这让小于成龙十分不满,他面对流离失所的百姓,实在做不出违心之举,面对深陷泥沼的百姓他痛苦流涕,如实上书,请求朝廷进行赈灾。小于成龙的刚正不阿从此闻名,而且他爱民如子,断案如神,治理水患赈灾都井井有条。

勤俭的于成龙

不管是老于成龙还是小于成龙,他们都为大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最近看央视电视剧频道播放的四十集古装连续剧《于成龙》,深深折服在于成龙的人格魅力之中,让人不禁好奇,在真实的历史中,于成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吴子牛导演执导,由成泰燊主演的电视剧《于成龙》中,以于成龙为官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他的为官生涯之中,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是否像电视剧中展现的那样,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呢?

历史上的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生于崇祯末年,是山西永宁人氏,字北冥,号于山。于成龙在家排行老二,母亲田氏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继娶了一位妻子,虽然是继母,但是于成龙却与继母关系很好,对继母十分孝顺。

初出茅庐,于成龙就表现出自己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崇祯十二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痛陈科举舞弊的问题。因此未能入正榜,被列入正榜,仍能参加会试。会试及第之后,腐朽的统治让于成龙不愿意出仕做官,便以父亲老病为由回到家乡。

清顺治早期,于成龙也曾经参加过科举。但是第一次科举失败了,而那个时候于成龙已经三十五岁,家庭的重担落在肩上,使他无法专心学习,于是就暂时放弃了科举。

当时于成龙长兄去世,父亲老病,需要汤药,母亲虽然康健,但是却也是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大大小小都指望于成龙养家糊口。生活清贫,家中杂事也多,于是他暂时放弃了学业。

一直等到父亲去世之后,于成龙守孝期满,才在顺治十八年,继续到国子监学习,为将来出仕做官准备。也是这一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县令。为了“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于成龙辞别妻子,来到有名的贫困县罗城,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罗城县是于成龙的起点,也是他清廉为民最主要的体现。在这里担任县令期间,于成龙可以说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罗城县当时只有六户人家,土地贫瘠,就连县衙也就是三间破茅草屋。于成龙最后只能寄居在关帝庙中,在这里办理事务。

罗城的前两任县令,一死一逃。而于成龙到了这儿之后,随从的无名仆从也一样死的死,逃的逃。于成龙到这儿不久也生病了,但是他却带兵坚持工作。

为了吸引外来人民定居,恢复农业生产,下令切实解决新附百姓的定居和垦荒中遇到的问题。

穷山恶水出刁民,罗城县穷困落后,自然也不怎么服管制。所以除了贫困是罗城县的大问题之外,犯罪率高也是当时的主要问题。深知乱世用重点的于成龙,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

当时领县常来侵扰,于成龙一介书生,召集壮士,训练民兵。最后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决定亲自带兵前往缴杀“邻盗”。于成龙如此决心,让“邻盗”惊慌,最终主动求和。于成龙因此,保护了罗城县的安宁。

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罗城县逐渐恢复生机,渐渐的富裕起来,于成龙因此受到上峰赏识。此后在各地任官,于成龙都坚持自己在罗城县的作风。办事为民,大公无私,为百姓谋福利。

他一生清廉为官,去世之后,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清廷上谥号“清瑞”。正是因为他的清廉正直,一心为民,所以才受到百姓的爱戴。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当他重新回到当初任地之时,老百姓们纷纷将他包围,像是对待亲人一样,关心他的生活,与他说些家长里短。

第2个回答  2021-02-19

清康熙朝有两个于成龙,皆以“清忠疆直”著名于世。其一为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字北溟,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卒后赐谥“清端”,被称为大于成龙;另一为奉天盖州(今辽宁营口盖州)官至河道总督,字振甲,卒后谥“襄勤”,被称为小于成龙。两位于成龙在《清史稿》均有传。民谚云:“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先来说一说大于成龙。

于成龙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到广西罗城做官,那里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百姓粮食不足。罗城土匪肆虐,频频掠夺百姓的粮食和钱财,在于成龙来罗城之前的两位知县许鸿儒和苗尔荫均被土匪杀害。

于成龙来到罗城县衙,那里荒草遍地,蛛网遍布,大门仪门都破落不已,县衙只有三间草房,于成龙只能将其简单打扫修缮,并把草房东边用于客厅,西边用于办公,中间用于睡觉。

由于县衙很破旧,手下也没有人马,所以睡觉时于成龙枕头下藏刀,床头旁放置了一把枪,以防土匪夜里偷袭。于成龙决定在罗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修典严办顽抗者,大力清剿土匪。

初到罗城时,义匪雷翠亭对于成龙有过一段救命之恩,在去罗城的路上,于成龙被土匪抓住被抢走钱财。危旦之际,雷翠亭救了他们,于成龙初来罗城没有人手,于是想趁机招抚雷翠亭为衙门捕快,任凭身边的人怎么劝说,于成龙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苗寨,说服他们一同剿灭恶匪谢德昌。

在于成龙的统战下,剿匪成功,于成龙便在罗城实现了为官的第一次抱负。

于成龙出生在山西的小村落,在家乡生活了40年,熟知百姓疾苦。在广西罗城的县衙里于成龙就写下一副对联: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与民共治。

于成龙在福建担任按察使时,时时刻刻心怀百姓,敢于同康亲王和姚启生等福建官吏对着干,顶着被罢官的风险,只是为了搭救力主复查并平反涉及数千人的掉脑袋的“通海案”。

所谓通海案就是指当地渔民与台湾正常往来,而被判入狱的涉法案件。朝廷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反清势力颁布了“禁海令”,封锁台海,掐断其经济命脉。

于成龙就任福建按察使后,发现监狱里人满为患,而后了解到这些人都是因为违反“迁海令”被关进来的百姓。但这些案件都是由按察使,布政使先审后批阅的,相当于是定了性的案子。

当时涉案人数达6000余人,根据于成龙的调查,则提出了自己的怀疑,于成龙发现大量证据不足冤案,想要重审,但又谈何容易呢?

当所有人的不支持于成龙重申甚至反对时,他却有非凡的勇气,为了搭救因为禁海令而无端被抓的良善百姓,愿用项上人头去翻案。

“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这曾是于成龙写下的对联,字里行间表露出他对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官员的憎恨。

于成龙的敌人很多,但他没有私敌,百性的敌人就是他的敌人,唯有以众人为利益的为己任者才是真正的侠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的大堂上去世,享年68岁,当时他还在审理案件,于成龙就这样操劳的为百姓度过了后半生。

于成龙过世后,康熙皇帝授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称号,谥号“清瑞”。

皇帝对朝臣大声说到:“于成龙在江南任两江总督,有的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于成龙死后,人们看到他的房间,看到只有一套官服和几个破罐,没有什么其他物件。才知道他不管从小官到大官,自始至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

因为他心里装着百姓,装着理想,当他触犯到了有些官员的利益,很多人带着私仇以谗言诋毁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谎言。

再来说一说小于成龙。

于成龙,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初五日,字振甲,汉军镶黄旗人。生父于国安,养父为于得水。于成龙幼年放牧,勤奋好学,因养父于得水爵三等阿达哈哈番(清“轻骑都尉”),由荫生步入仕途。康熙七年(1668年)出任直隶乐亭知县,八年(1669年)署滦州知州,十八年(1679年)迁通州知州。二十年(1681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字北溟)升任两江总督,按规定举荐任通州知州的于成龙(字振甲)可用,遂被康熙帝提升为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江宁,于十一月命大学士明珠传谕于成龙曰:“朕在京师即闻尔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确加咨访,与前所闻无异。是用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加尔清操,以示旌扬。”返还京师于十二月擢升于成龙为安徽按察使,赐其父于得水貂裘皮领,以嘉其教子有方。于成龙始以清廉著名于清廷内外。

康熙帝在封赠于成龙父子的同时,又特别召集八旗汉军都统、副都统等官谕之曰:“汉军居官者,每赴外任,多携兼从,汰侈靡费,惟务黩货累民,恣肆放逸,未能谨守法度,如张长庚、贾汉复、白色纯等不可胜举。屡加申斥,尚多因循,未见改辙。兹者巡行江南,见文武各官及军民人等众口一词称江南知府于成龙清廉爱民,朕心喜悦,已面加奖励,超迁为安徽按察使,又特召于成龙父赏赐,以示褒美廉吏至意。”

康熙帝曾经多次称赞于成龙居官清廉。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康熙帝曰:“居官清廉如于成龙者甚少,世间全才未易得。”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康熙帝又谕大学士等曰:“今观各官虽有品行清洁者,但畏国法而然,如直隶巡抚于成龙之真实清廉者甚少。观其为人,天性忠直,并无交游,惟知爱民,即伊本旗王等门上亦不行走,直隶地方百姓旗人无不感戴称颂。如此好官,若不从优褒奖何以劝众?可令九卿集议。”大学士等遵旨集议,认为于成龙“实心任事,并无勉强虚假之处,应赐奖励,以励官方”。在康熙帝的眼里,于成龙是清官中的杰出者,不仅操守清廉,而且不结交权贵。

康熙帝提前回到了北京。三月,以浑河漫决,水患频仍,康熙帝亲临阅视。于成龙请修永清、固安浑河堤,并加以濬治,康熙帝命巡抚于成龙,大筑堤堰,疏浚兼施。四月廿九日,康熙帝乘舟阅视浑河,至五月十日还京,命着速浚河筑堤。于成龙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余里,河成,七月二十一日,康熙帝改浑河名为永定河。旋疏请设南北岸分司。董安国罢,于成龙复授河道总督。

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谕以增筑疏濬诸事。于成龙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1770年)二月,于成龙卒。康熙帝颁旨曰:“于成龙才品兼优,服官勤慎,屡经简任,实心办事,不辞劳瘁,宣力有年,历著成效。”并赐祭葬,谥“襄勤”。为康熙帝对于成龙的定论:于成龙是“才品兼优”之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仍对已故的于成龙念念不忘,谓:“于成龙操守且不必论,其办事之才,汉军内诚无有及者。” 在康熙帝眼里,于成龙是个不可多得的“全才”,在汉军旗人中没有第二人。

于成龙一生治河,念念不忘河工,河工未成为人生三大憾事之首。二月二十七日,于成龙鞠躬尽瘁,逝于淮署任上,享年六十有三。

第3个回答  2021-02-19

于成龙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就又让人们对这位清官产生了兴趣。中国历史中贪官不少,比如清朝的和砷,东汉的梁冀,明朝的刘观等,这些贪官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受人唾弃的,而中国的清官也不少,比如春秋战国的西门豹,比如西汉的黄霸,唐朝的徐有功等人,这些清官同样无论在何年代都是很令人尊敬的。于成龙属于第二种人,他是清朝非常出名的清官,而且这个人物很有意思,是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批人。他的事迹非常正能量,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位清朝著名清官的一生。

于成龙是明朝秀才,满清入关后重开科举,当时有骨气的读书人都不去考试,所以当时录取率是相当的高,顺治十八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终于当上了满清公务员,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当时满清入关不久,维稳是头等大事,于成龙政绩在于廉洁的名声和维稳本领一流,任合州知州3年后,被调任湖北黄冈知州。

于成龙对朝廷忠心耿耿,日夜修桥收复流匪,而且一心一意想做官为朝廷服务,引起了湖广巡抚张朝珍的注意,他再次向康熙上书,于成龙同志操守、为政、才能、清廉程度都无可挑剔,应该评为“卓异”,于成龙再次升官,任武昌知府。这时,满清入关已经二十年,距离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也有十几年了。

但于成龙的名声也更大了,他没有改变,依旧是吃着青菜,嚼着粗糠,甚至连仅有的一头骡子,也在饥荒年份,被他让人拉去卖掉,赈济灾民了。只要于成龙在哪里任职,哪里就稳定于磐石。

如果放到现实中,除非于成龙甘愿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杀他,否则他绝没有资格去处置赫里,而且别忘记当时的赫里可是住在满城中,满城除了满人能进,汉人是无权进入的,而且是由八旗兵重兵把守着的,因此以现实的环境,即使是于成龙敢杀,他也进不了满城,想想看于成龙连抓都抓不住赫里,谈何去杀呢?

其实说白了,于成龙杀赫里一事除了是发生在电视剧中,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那么既然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发生的事情,又何须谈论于成龙敢不敢杀赫里呢?只要编剧乐意,于成龙杀亲王,甚至是杀皇帝,那都是可以的事情。



第4个回答  2021-01-09

清朝当然有于成龙这个人,而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能吏与廉吏,《清史稿》里有于成龙传,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于成龙生于公元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是山西永宁人(今山西吕梁市)。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于成龙第一次参加山西的乡试,成为副榜贡生,也就是不是举人。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于成龙再次参加乡试,未中。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入国子监,此时于成龙四十四岁,也就说明于成龙既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出身。

清廷任命于成龙成为广西罗城的县令,而清拿下罗城仅有两年,前面两任的县令是一死一逃,于成龙不顾家里的反对,支身前往罗城。于成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毫不畏惧,用了三年的时间,罗城大治。

两广的布政使金光祖十分赞赏于成龙,罗城之治成为全省的榜样。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金光祖举荐于成龙,以政绩突出,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从五品。

于成龙在合州的表现也很好,合州的人口与垦地大增,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也就是知府的副手,正五品。

于成龙在同知任上四年,被任命为知府,从四品,任上又是四年,政绩评价同样突出,所以很受湖广巡抚张朝珍的赞赏,所以被任命为武昌知府。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成为湖广江防道道员,正四品。康熙十七年,于成龙成为福建按察使,正三品。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为直隶巡抚,从二品。康熙称赞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没多久,于成龙升任为两江总督,从一品。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死的时候,他的木箱只有一套官服,没有其他的东西,可见于成龙之清廉。被赠太子太保,谥号为清端,入贤良祠。

于成龙死的时候,两江的百姓痛哭,康熙亲自为其写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