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村里上学了,为什么乡村教育如此落魄?

如题所述

最主要还是在于升学率的问题,假如乡村中学的升学率特别高,那么大家也都会乐意在待在乡村里面,让自己的孩子在乡村里面接受教育了。

但事实是非常残酷的,现在的乡镇初中能够考上高中的升学率都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比某些重点的高中考本科的升学率都要低。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状态,于是也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没有未来的环境下让他接受所谓的教育了。

比如我的老家永州市新田县一个国家二级贫困县的乡镇初中,在这里每年都会有两个班级,100个初中毕业学生。然而他们能够考上高中的只有不到20人,而且这一部分人中还有17个会被二中录取,能够进入一中的就只有三个人。

而且这是名额限定的,不管你分数考得再高,也就只有这么多人能够上高中。所以这种竞争压力是非常之大的,绝大多数其他的孩子通通都去了中专等地方,而这些学校的环境大家也都知道,是根本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的,大学几乎都没有机会上的,只能勉强上一些大专类的技校。

所以在这种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乡村教育环境之下,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对此表示极度的失望,也就只能在城市里面买一套学区房,供应自己的孩子进行读书。即便是全家人都饿肚子,也不能够穷着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才是希望才是未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很多的农村人都抱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也就导致了大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这种重视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全家人都被教育驱使着走,成为了教育的奴隶。

如果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或者哪怕是给予乡村中学的孩子们一些优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考上高中,那么恐怕也不会至于有现在这种状态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因为村里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不充足,而城市里的教师资源和各种设施比较充分。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选择进入城市学习学,最终导致乡村教育非常落魄。
第2个回答  2020-09-11

师资力量缺少,教育设备落后

乡村教师普遍缺稀,当代大学生毕业更多向往更加向上的人生,不会去乡村做支教,这导致乡村教师日渐缺稀,加上乡村教育设备落后,很多家长也不会把孩子放在乡村学习

第3个回答  2020-09-12
乡村教育的落魄是必然的。有能力的家长都争着让孩子去城市上学,再加上好多农村的拆迁,导致好多孩子不得不去上私立学校。
第4个回答  2020-09-11
因为乡村教育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整体水平都有所下降,也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很少培训乡村的这些教师,所以乡村教育才会如此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