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纪录片《美丽中国》 观后感 200字就行,只能等30分钟,事成给分

急求 纪录片《美丽中国》 观后感 200字就行,只能等30分钟,事成给分

美丽自何而来——《美丽中国》主题结构、视听语言分析

内容简要:《美丽中国》又称《野性中国》是BBC和央视联合拍摄的纪录专题片,一共六集。《美丽中国》的问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好评。它以它精美的画面和独特的视角以及优美的配乐,让人们耳目一新,甚至对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在本文中从主题、结构、构图、景别、摄影技巧、运动镜头和固定画面、剪辑、声画关系和音响等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人和自然和谐画面渲染
正文内容关于专题片,我们在课上观摩了很多,而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片子来分析除了想在相似的影视分析中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外,就是因为在看过BBC做得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后估计和所有看过的人一样地无比痛心疾首地痛骂央视的直播之后,对BBC的技术和观念很是尊崇,所以对于他们和央视合作的《美丽中国》也就多了分喜爱,分析起来自然更加认真。& b3 v0 J
;关于主题网上对于《美丽中国》的定位是“由中英联合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纪录片”,虽然在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就全部是自然生态,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自然景观的影片,它自始至终都在探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一直在强调这种关系里的“和谐”。+
“和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财富,是道家倡导的哲学思想,“和谐”更是中国政府在近几年提出的治国观念,所以我认为英国人能以“和谐”作为影片的中心,是明智的,是贴切的,也是新颖的。并且,在近几年中国以强劲势头发展的情形下,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缺失了中国的特质,所以把镜头对准自然,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在沿袭了中国古老生活方式的那些古朴的人之中,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专题片最核心最基本的主题的选择上,他们的选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有人提出,《美丽中国》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在贬低中国,这片子也不过是在抛开他们发达国家对中国环境方面的强权与迫害不谈而只是嘲讽中国对自然的破坏。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的看法大概是受了国际上对中国长久以来不怎么友好的打压态度的影响,也有因为发达国家将落后工业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而感到怨恨的原因。影片中虽然是有一些诸如“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的批评,然而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并且这些批评都是在展现了我们中国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观后提出的,结尾人家还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在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我们自己又怎么能自欺欺人的说我们就是地大物博自然景观丰富精妙,至于环境问题全是发达国家造成的,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呢?
更何况,我一直都觉得纪录片总是或多或少有教育意义的。比之其他的纪录片BBC的说教又是高明的。《美丽中国》的模式就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我们体会到的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者,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这些说教都是不漏声色,自然流露的。而片尾的那个“期许”更是高明,BBC把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放在了同一阵地,中国的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仅中国有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环境问题,二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如此的泱泱大国有影响世界的力量,好的方面及坏的方面都可以对世界造成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BBC的技术再高明,观念定位再新奇准确,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在第四集《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中对长城的解说就有一问题。在记录了鄂温克人温情的生活后,解说说道很难想象,长城就是来防御这些人的。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的农耕文明所选择的应对游牧文明的办法,用今天温情的北方生活画卷去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后面的主观批判意图实在太明显了。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解说提到,长城是防御骑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摄者是知道长城作用的,但之后在介绍西部的长城时,又对为什么在这么荒凉地方建筑长城表示疑惑,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生态环境的演变茫然无知,今日荒凉之地,昔日可能是丰美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根本不理解,毫无军事常识。以上表明,镜头显然并不愿意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却很愿意评价它。再有对于蚕、丝绸的解说,显得过于玩笑,而且显然有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族文化的贡献这一事实。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是流通环节上的。这并非苛求。BBC在面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时,如果过于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并非尊重文化与尊重历史的态度。或者说在影片的深度上,BBC做得不够精彩。
主题毕竟是六个剧集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力量。在此我做总的阐述,下面除了“关于结构”部分我无法避免的也要分析总的结构外,其余部分都将以第一集为例进行分析。
关于结构
总结构:影片可以说是用空间顺序来拍摄的,从他们称作“南方”的中国的东南部开始,之后是地貌景观最为明显的西南、有着广阔沙漠的粗犷干涩的西北、过着游牧生活的内蒙和冰雪著称的东北到繁华都市集中的华东。但是如果在这样从宏观处着眼,他们似乎是遵循着这种空间顺序,但是在每一大块之下的细节上,他们选取的空间位置是灵活的,没有章法的,也是极具趣味和吸引力的。
所以说它是空间结构的影片,不如说它是主题结构式的影片,六集内容都在展现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奇妙精彩的自然景观,中国丰富珍惜的物种资源,中国人和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和谐”二字。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集中的主题展开的,如同一段曲折美妙的故事,娓娓道来,浑然一体不觉其松散,你只需要跟随着讲述者的脚步去细细聆听。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