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1000字)

如题所述

七一前夕,想读点书,找到了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散文集《觅渡》。随便翻翻,其中一篇名为《大有大无周恩来》的散文吸引了我。细细读来,使人感动,使人深思,使人孚想连篇。这篇写于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时的散文,洋洋万字,引经据典,向我们描述了总理时时处处的“有”和那许许多多的“无”,特别是那些最不该,最让人想不到、受不了的“无”: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无怨;六无是去不留言。散文总结道:周恩来为什么这样地感人至深,感人至久呢?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君受人爱。“六无”为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高尚人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领袖的无私形象,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德圣的典范。读了三遍,感到那些远去的人啊,如今车乘着文字的扁舟款款来到我们身边,梁衡文章让他形已枯灭的生命依然在发光,依然在号召着我们。我们离那个时代已经很是遥远,许多事我们没有经历,许多事我们已不容易理解。看到老一辈说到总理的激动,看到许多人讲到总理就会流泪,今天总算找到答案,今天总算明了道理。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群小人物,我们没有总理那样权重位高,但总理大无大有的德圣形象和精神境界却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思考,却可以给我们以很多人生启迪。人生一世,我们能为今后留下点什么?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或高远,或现实,或是金钱,或是名份,但总理什么也没有留下,连自己的骨灰,但他留下的精神却足以支撑一个民族。我们在规划自己人生的时候,是否也可以象总理那样,少想一些功利名禄,多想一些能做什么,做好什么呢?或许我们人生的意义就会被放大,或许我们的身后还会有人记起我们。我们总会有后代。总理为了事业没有留下子嗣,但中华亿万儿女哪个不是他的后代?我们不会没有后代,但我们把后代培育成于社会有用的人,少一些自私,多一些作为,是不是我们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付出,是不是也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点贡献呢?总理位高权重,管理着一个国家,他却以人民公仆自居,永远为人民服务。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干部,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但我们用真心和爱心地去服务、去工作,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使我们也成为爱的天使,或许我们的工作就更加受人尊敬,或许我们的工作就更加充满活力。总理立党为公,可为千秋表率,万世师表。我们是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也没有能力结党营私。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同事之间少一些隔阂,多一点关心,这样也许我们的队伍就更加团结,我们的团队就更加有战斗力。在我们周边,任劳者多,任怨者少,任劳任怨者就更少。我们的总理,可谓中国第一吃苦人,危急关头,艰苦时刻,总理总是在那里。可是什么时候听到他的牢骚怨言?劳而无怨,可为中华第一人。我们劳则不多,劳则不累,而不能有一点点怨屈,如果我们能少一点怨言,多一点劳作,这样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多一点生气,我们的工作会不会多一点幸福?至于去不留言,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太远。总理走了,什么也没说,而我们有时对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说得多了点,对得失是不是关心的多了点?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点克己奉公,我们将会变得更加高尚,我们将会变得更加崇高。我们的总理站在道德的顶峰,如一座无形的丰碑,我们芸芸众生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很难超越,但我们可以接近,我们可以效仿,总理有六大无六大有成为一代德圣,而我们如果有“六小少,六小多”,是不是我们也会变得道德一点,变得更具美德一点,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一点?记得中国另一位伟人在评价白求恩时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崇拜金钱,因为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同时我们崇拜道德,因为我们向往着崇高伟大的精神世界。望采纳、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