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路的前身,施高塔路名的由来

如题所述

一百年前,今天的山阴路所在地是宝山县的乡间农田。1903年,虹口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将四川路延伸至今鲁迅公园处,沿路两侧陆续繁衍出许多支路,山阴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原名施高塔路。长度仅500米左右的山阴路如同一棵树的主干,它的“枝枝桠桠”里藏着许多独特的风景。到山阴路上走一走,正应了那句“山 阴 道 上,应 接 不 暇”。目前已经查实的名人故居就有14处,历史遗址9处,优秀建筑18处。还有不少尚“养在深闰”,有待发掘。

山阴路开辟以来就被定位为住宅区,整个山阴路路段内,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兴建的民宅占了90%以上。当时这里南有四川路,可触及商业的便利和都市的繁华;北接郊野,可享受清新空气和乡野之趣。一条宽不过10米的山阴路,夹道梧桐树,在夏日里浓荫蔽日,可谓闹中取静。山阴路两侧的弄堂由一块块成片开发的住宅构成,以质量较好的早期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为特征,保留了多种样式和风格的住宅建筑。可以说山阴路是一处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馆”。位于山阴路44弄和64弄的两排老房子本名留青小筑,是面对面和背靠背的对称式格局设计的新式里弄,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市级保护建筑。众多的风格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式样,以恒丰里为代表的早期石库门里弄;以大陆新村为代表的有小绿地和卫生设备的新式里弄;以施高塔公寓为代表的独立成套式“公寓住宅”和以千爱里为代表的花园式里弄。

如今的山阴路依旧窄窄的,向来不通公交,很有些年头的梧桐斜斜地撑着天空,枝叶也没怎么修理,恣意地纠葛在一起,弥漫着一片浓绿。马路两旁也不见有什么气势逼人的大商厦,只零星散落些小铺子,售些烟酒杂货。路边,有老人闲闲地坐着,抽烟,品茶,聊天。从喧闹浮躁的四川路拐进山阴路,游人会感到时空倒错,仿佛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寂寞的古镇,马路两旁那些老旧而形态各异的洋楼,散发着一种富而不骄的绅士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