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定要简洁、简洁啊!!!!!!!!
快快快,急急急~~~~~~~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原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如下: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词句注释如下: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扩展资料: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4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边绵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比作翻腾的细浪;将高大雄伟的乌蒙山比做是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丸。把困难夸小,把艰难谈化。表现了作者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一句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红军渡金沙江时的欢快心情,和过大渡河时的惊险情景。一“暖”一“寒”,即是天气的描写,也是心情的写照。有苦有乐,有惊有喜,写出了长征途中瞬息万变,险象重生的情景。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慨。
第2个回答  2008-06-04
赞扬红军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3个回答  2012-10-04
应该是豪迈乐观吧,气度不凡不算的。。。赞扬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4个回答  2020-09-12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