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英红的《心魔》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看了一次,不明白?还有结局她为什么这样说的?

如题所述

这部由马来西亚、香港和韩国共同出品的影片背景设定在马来西亚,讲述一对青年男女因恋情失败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不过,这个简单的概括并不能准确的表达本片所要表达内容。作为一部年轻导演的片子,本片似乎有太多的野心在内:关于家庭教育,关于未成年人感情萌动的探讨,关于青少年的犯罪,还有校园暴力,以及对于母子亲情的表述等等在内的诸多内容,使得本片最终看起来还是显得有些顾此失彼,支离破碎。总体来说,本片的品质远未达到佳片的高度,水准一般。本片的导演是马来西亚华人,影片未开拍前的剧本创意就已经获得肯定,本片的开头字幕上明显的列举出了这部影片获得的多国电影部门的资金支持。总体来说,对于一名年轻导演来讲,影片虽未到达预期中的高度,不过潜力倒不容小觑。整部影片的风格在前后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以男女主角的生活为主线,已经二十三岁的德仔与离异多年的母亲相依为命,却爱上了年仅十五岁的还是学生的盈,二人偷吃禁果,在享受着所谓美好的“爱情”。这一部分里,影片的风格更像一部探讨青少年早熟和对于性萌动意识的危险的社会问题的影片。影片中少女盈的父母被设定为对于女儿只关心学业而对于心理问题过于淡漠,有一定的说教之嫌。影片刻意安排了一处相对比较细致的盈在商店偷内衣的情节,其实是在暗示少女对于自身的表现欲望和渴望得到肯定的一种心理。在那单调的学生服下,掩盖不住的是一种自我的觉醒和渴望,可是,这一切都被自身的父母所忽略。对于德仔来说,和母亲长期的相依为命的生活造就了他对于母亲的依赖感,却由于年龄的日益成熟而在心理上渴望摆脱这种依赖。不幸的是,他与女朋友之间的年龄差距决定了他依然难以获得心理上的转移的满足,最终还是不得不依赖于自己的母亲。这种心理也决定了德仔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德仔用滚烫的开水烫死了笼中的老鼠,画面有些过于残酷,和徐克当年的作品《第一类型危险》的开场时年轻的女主角用尖针插入老鼠身体一样令人瞠目。不过这二者都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扭曲的事实,虽然画面残忍,倒也直白深刻。德仔虽然能在肉体上从盈处获得暂时的安慰,却因为二人并不能真正的相互理解而感到痛苦。影片从盈的母亲发现盈所藏的避孕药开始,急转直下,整部影片的进程就像影片中整件事件的发展一样,开始失控,直至最后的完全失控。盈的父母继续着在影片中的负面形象,打着保护女儿的旗号对德仔及其母亲进行勒索,最终酿成惨剧,五名少男少女走向毁灭。影片中,德仔在事发后完全暴露了其软弱和对于母亲的完全依赖,最终在发现盈的不可依靠后完全失控,成为杀人犯。影片在后半部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黑色电影的风格,表现了一个完全失控的事件和最终的惨剧。在一个青少年犯罪的外表下进步探讨了对于人性善恶的批判和探讨,以及对于少男少女生存状态的关注。应该说,本片的导演的社会责任感还是比较强烈的,这部改编自真实犯罪案件的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对于青少年的关注和对于社会一部分道德问题的批判。不过,影片还有更深层的目的和意义在内。影片片名“心魔”,本身表达的就是对于影片中人物心态的一个概括。尤其是在表现德仔母子关系问题上,是本片重点刻画和探讨的一个主题。惠红英所饰演的母亲因丈夫的背叛而独自抚育儿子成人,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沾染了酗酒的恶习,但是对于儿子,却是关怀备至。影片中的德仔已经二十三岁,却仍旧被母亲当做小孩子看待。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德仔年幼时是母亲生存下去的心理支柱的话,那么成年之后的德仔在无形中充当了女性依赖的角色。而且随着日子的流逝,这种依赖已经无形中变为对于这种男性角色的一种占有欲望。影片中母亲给儿子理发的这一细节将二人之间的控制与挣扎的关系表现的非常隐晦,却又是明显的暗示。对于德仔来说,已经成年的生活却依旧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想极力摆脱,可是自小对于母亲的这种依赖却使其无力摆脱,才出现了影片来时的“滚水烫老鼠”的极端手段,来反映其有些许扭曲和苦闷的心理。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每一个男人都有“恋母情结”,对于德仔这种对于母亲依赖性极强的男性来说,可能更为深切。不过同样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儿子对于母亲的感情依恋直到他找到自己的女人后才最终完成转移。可是,影片中德仔的悲哀在于,他和十五岁的盈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心灵相通”,影片开始不久二人在房间中“我们怎么了”的疑问和德仔反复的“你们女仔总喜欢问人家回答不了的问题”等话语都在明显的暗示两人之间的隔阂。对于盈来说,和德仔在一起仅仅是为了摆脱父母家庭的压力,而德仔更多的是渴望爱情,来摆脱母亲的阴影。不过,二人的差异也决定了这场恋情最终的悲剧。两人的恋情暴露后,盈很轻易地就放弃了德仔,可是德仔却因此失控,最终杀死了盈。这种结果也反映了两人对于爱情的认识和追求的不同。德仔的这种难以称为爱情的恋情最终让他在心理上摆脱母亲依恋的努力宣告失败,之后的盈的父母的步步威逼又使得他对母亲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不过,对于德仔而言,这种增强更多的是一种耻辱,所以才出现了他在台球室里因朋友的一句“自己承担责任”的话而暴怒的情节。在这种急于摆脱和表现自我意识的痛苦心理和冲动下,最终德仔情绪完全失控,酿成悲剧。对于母亲这一角色而言,虽然影片中的母亲没有过多的干涉儿子的恋情,却因那种潜在的占有欲望而对于儿子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是儿子精神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儿子而言,对于母亲的这种依赖在潜在也是一种占有,却又在暗中极力摆脱,在恋情失败后难以面对对自己的失望,最终走向极端。不过,在潜意识里,这种对于母亲的完美想象和依赖仍旧难以摆脱,同时在遇到与自己心理反差极大的事件选择的更为极端的处理方式。影片最为让人动容的情节发生在母子互殴的场景上,德仔因难以接受母亲的所谓肮脏挣钱方式而对母亲大打出手,其实这是深爱对方的母子二人在内心矛盾的极端外在表现,更是对于对方失望的一种极端处理方式。这种“因爱生恨”的强烈冲突的表现方式,既是一种悲剧,又是一种无奈。至此,影片片名中的“心魔”已在母子二人身上表露无遗,甚至造成二人以相互伤害的这种极端形式来表达内心对于对方的占有欲望和深切依赖。应该说,本片的饰演儿子和母亲的两位演员,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在剧情较为松散的情形下,演员用自己的表演撑起了整部影片。当然已经获得多项大奖肯定的惠红英更值得赞赏,将一位不仅外形邋遢,而且嗜酒如命,却对儿子深爱有加的母亲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表现对于儿子的名为关爱实质却有着极强占有欲望的复杂情感时,还是非常深刻。影片最后一幕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也是惠红英最为出色的一处表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3
《心魔》是惠英红的一部经典电影,它主要探讨了人类内心的恶魔、恐惧和成瘾行为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女性主人公惠英红因童年阴影而患上了心理疾病,她不断地沉溺于食物和性行为中,这些行为逐渐变成了她的成瘾行为,使得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寻求治疗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恶魔,并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合作,逐渐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和成瘾行为,最终获得了自由。
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恶魔,它可能是我们的恐惧、成瘾行为、负面情绪等等,而这些恶魔会控制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无法自由。电影通过主人公的治疗过程,表达了克服内心恶魔的重要性,只有克服了内心的恶魔,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和幸福。
在电影的结尾,惠英红说:“我不是胜在了治疗,而是胜在了演戏。”这句话的意思是,她通过扮演电影中的角色,克服了自己的内心恶魔,从而在演戏中获得了胜利。这也暗示了电影的主题,即通过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克服内心的恶魔,获得自由和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