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夏阳是汉代的县名,县治在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也有说是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的,我们不取。
关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写作《史记》的问题,他在《报任安书》中是这样说的: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记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就是说,《史记》是要通过记载和考察上起黄帝下至武帝三千余年间的历史,来研究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总结历代成功、兴盛的经验和衰败、灭亡的教训,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提出自己的社会理想,以及改良现实政治的某些主张。梁启超说:“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之耳,故仅以近代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宏伟的目标。而司马迁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目标,这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自孔子以后,天下大乱,战争频仍,秦始皇虽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西汉统一之初,最主要的任务又是采取各项措施巩固统治,还来不及全面系统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到了武帝时期,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同时又是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的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外战争、民生凋敝、经济崩溃、思想禁锢,又都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司马迁要全面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来为现时的统治作借鉴,这是时代的需要。对此,他是很有信心、很自负的。他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他以孔子写《春秋》自比,他要用“深切著明”的历史事实,来帮助人们“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以达到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改良现实政治的目的。
班固在《典引》序中引到汉章帝的一段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后汉书蔡邕传》中也记载着司徒王允的一段话:“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在他们看来,司马迁作《史记》,是作“谤书”,泄私愤。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司马迁对于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有深刻的认识,敢于进行无情的揭露,因而引起统治阶级的忌恨,这是不足为怪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史记》中的某些章节带有个人情绪,但是如果把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理解为发泄私愤,那就太狭隘了。至于作史以“扬名后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有这种想法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和《报任安书》外,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素王妙论》轶文一段,其他都已散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5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周末曾为铁官,秦惠王灭蜀的大将司马错就是司马迁的先人),司马谈继承先人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随行,于路重病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第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及太初元年改历下限,撰写史记。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反而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办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第三,司马迁要肩负史家职责。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太史令”只是俸禄六百石的小官,职责仅在于管理图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记录上代及当代事情,并无著述的责任。然而,司马谈和司马迁明显不满足于“拾遗补蓻”。司马谈早有整理上代历史的计划,可惜却“发愤而卒”,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认为“自获麟以来,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甚多,身为太史令,有完成论载上代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在《报任安书》中亦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司马迁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15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