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与江苏 谁是标兵 谁是追兵?

如题所述

80年代,山东经济一直落后于江苏。  省会济南,似乎更像江苏的一个中等城市;胶东半岛不如长三角鲜活——全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中,前十强有六个在苏南;鲁南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沂蒙山的红枣,别的实在拿不出手。  90年代初期,从姜春云开始,山东把追赶的目标瞄准了江苏。此后,山东历任领导一直没有懈怠,一茬接一茬,卯足了劲追赶江苏。记不清是谁在山东省委书记任上的时候,这位山东人民永远应该铭记的人物,他把追赶江苏的目标定得非常具体:山东的城市和江苏的城市一对一的拼,一对一的赶。济南——南京,青岛——苏州,威海——无锡,济宁——徐州,日照——连云港,临沂——淮阴。。。。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标兵在前,追兵在后。当时的江苏的省委书记chen先生没有多少文化,但很需要政绩,所以不断的给苏南吃小灶,因为苏南是江苏的门面。投入1万元给苏南,苏南人会还给你10万元;投入1万元给苏北,苏北人会还给你10万元的债务,谁不想让好的更好呢?于是苏北在江苏属于三等公民,反正上报的数字是江苏全省的总量,而不是某一地区。  当江苏高举“乡镇企业大旗”,红红火火的推广苏南模式——船小好掉头的时候,山东的特大企业正风起云涌——青岛的海尔、海信、青啤、双星,临沂的小商品市场,济宁最大的企业“无名啤酒”卖给了“燕京”,山东的城市一个个强壮起来。城市化进程山东人没有说出口,却在扎扎实实地实践中。  安徽省委书记回良玉调入江苏时,北面的山东,南面的浙江正在寻求体制和机制的突破,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山东的诸城(县级市),把所有的市属工业全部卖光,因而市委书记陈光被人称为“陈卖光”。浙江就更不用说了。显而易见的是:前几年江苏所走的路子缺乏长远谋略,在发展的进程中明显没有了底气。回良玉说:江苏的持续发展在于城市化进程,江苏的明天在于苏北的崛起。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他召集全国有识之士,商讨江苏的发展大计。省社科院的研究员告诉回良玉:我们有一个关于城市化的建议曾经给省委汇报过,但是chen先生不感兴趣。这下好了,还是那个建议,我们全都送给你。  回良玉把江苏的城市化发展划分为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四个特大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彻底摒弃原先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思路,走城市带动农村,都市圈辐射周边的策略。全省为之一振,全国为之一振。  回良玉奉调中央,新来的省委书记叫李源潮,此公原先从共青团中央下到南京任市委书记,老家是江苏省最贫困的县——苏北涟水。说不清楚是苏北情结,还是深谋远虑,总之,年轻的团干部李源潮对江苏的事情了如指掌,他的策略是:把江苏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经济区域——苏南长大了,可以自谋生路了;苏中靠近苏南,这几年也不断的进步;唯有苏北最可怜。  苏北大地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李源潮书记的脚印。假如有人统计一下,就会发现,一年当中李源潮到苏北的次数比chen先生5年间到苏北的次数还多。  新沂是徐州的一个县级市,李源潮来到新沂,先听新沂市委书记的汇报,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什么都汇报了,就是不说新沂在苏北乃至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也难为了这位市委书记,他怎么能体察出李书记的心思呢)。李说:苏北发展,东陇海是一条天然的经济带,东接国际港口连云港,西连徐州大都市,中间有个新沂挑起来,三个城市一起联动,整个苏北就活起来了。要发展东陇海产业带,要做大文章!回到南京,李找到省委组织部,要求新沂这个地方不要从徐州配干部了,直接在苏南的县处级干部中挑选。“苏南干部不愿意去不要紧,给他挂个徐州市委常委”。很快苏州市的一名区委书记来到了新沂。  按照李的思路,新沂应该定位于东陇海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这给新沂的西邻——邳州(徐州所属县级市)找了个难题,因为这几年邳州的经济发展迅猛,拼命赶超(就拿板材加工来说,全国响当当,邳州板材厂打个喷嚏,全国的家装市场就得感冒),已经超过了新沂,难道东陇海第三大城市就一定是新沂吗?咱们也得争一争,不信走着瞧!  这只是苏北发展进程中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人们可以看到——苏北,正在赶超!江苏,没有遗忘她的最苦的孩子!  到目前的统计数字,山东与江苏城市之比较:济南落后于南京,看来不是短时间可以赶上的;青岛的总量不如苏州,但苏州几乎全都依靠外资;无锡超过威海;日照已经把连云港甩在了后面;济宁和徐州之比较,尽管徐州的经济总量比济宁多一点,但财政收入中可支配的部分,济宁比徐州多7个亿。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老大,地位不牢。早就听说日照前几年一直和连云港争夺谁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最近又听说济宁正在组织专家论证:济宁才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可见山东人越来越不把江苏放在眼里了。  标兵在前,追兵在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