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教育评价中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让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民富裕的发展战略,不知从何时起这一量变到质变的战略思想也被用在了教育改革上,这一远用实质上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将其用在了教育 资源配置方面就显得有些欠妥了。其结果并不像原先预料的那样达到全教育体系共同进步,而是导致了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各个学校的“贫富差距”越来越 大,造成了马太效应的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要让各个学校从教育大局出发,鼓励其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不鼓励其进行不合理的资源流动,不仅不鼓励,而且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要进行适当的干涉和控制。眼下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乡镇内部也同样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 远。

第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失衡。前段时间有规定说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想想是多么可笑,也是多么可悲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长的维权意识 已经蔓延到了孩子身上,这原本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将其冠以宠爱的动机那就使这种行为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了。众所周知,目前教师的权利与几年之前相 比在一点一点地减少,而与之对应的义务却在一步一步地加强,这一方面给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增添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家长的意 见固然重要,但是由于家长的地位特殊,建议难免存在诸多的情感因素,从而在某方面反而阻碍了教育的改革。

第三、侧重才智教育,忽视品德政治教育。 相 信所有的家长在孩子拿到成绩单后都会先问一句“语文考多少啊?数学考多少啊?……”然而很少有家长会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考的怎样,在学校帮助过同学吗等等 这些问题。你可以将这个现象归咎于社会发展需要,但这也证明了学校和家长两方面都缺乏重视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对教育的改 革,并不是一场革命。古人的教育思想大多虽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古代的品德教育做的还是远远胜于现代的。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学习和照搬国外所谓先进 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古代教育和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创新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教育方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用来充当科学发 展的工具的,而是要有优秀的品质,先进的思想,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够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才。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只顾各人享乐不顾国家使命的庸才。 不然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有可能会学成出国“深造”,也有可能对社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所以,既然国家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就应该在素质培养上下大功 夫,而不是在什么所谓的减负上做文章。

第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这里所说的水平不光是指教学水平,同时也包括其 个人素质水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做老师的不仅要有其独道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要有园丁般高尚、乐于奉献的精神。

想要达成这一目 的,需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强师范院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提倡并积极开展大学生下乡支教帮教活动,以培养师范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乐于吃苦的高尚情操。其 次,各学校要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活动;增加校与校之间教职工学习交流的机会;奖优罚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优秀教师以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另一方面 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事业,引起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这样就从无形中满足了教师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使其内心充满优越感和荣耀。他们就会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五、学校做为学生的监护人,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和关心。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期阶段,正如一棵正在生长杨树一样,如果不对其修剪,任由其发 展,则很难成为栋梁。所以做为学校,要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就必须全面的关注学生。现代社会要求下的教师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书 育人层次上,同样重要的还有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教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精神上的导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提出让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全民富裕的发展战略,不知从何时起这一量变到质变的战略思想也被用在了教育改革上,这一远用实质上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将其用在了教育 资源配置方面就显得有些欠妥了。其结果并不像原先预料的那样达到全教育体系共同进步,而是导致了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各个学校的“贫富差距”越来越 大,造成了马太效应的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要让各个学校从教育大局出发,鼓励其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不鼓励其进行不合理的资源流动,不仅不鼓励,而且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要进行适当的干涉和控制。眼下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城乡之间,城市内部、乡镇内部也同样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 远。

第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失衡。前段时间有规定说教师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想想是多么可笑,也是多么可悲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长的维权意识 已经蔓延到了孩子身上,这原本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将其冠以宠爱的动机那就使这种行为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了。众所周知,目前教师的权利与几年之前相 比在一点一点地减少,而与之对应的义务却在 一步一步地加强,这一方面给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增添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家长的意 见固然重要,但是由于家长的地位特殊,建议难免存在诸多的情感因素,从而在某方面反而阻碍了教育的改革。

第三、侧重才智教育,忽视品德政治教育。 相 信所有的家长在孩子拿到成绩单后都会先问一句“语文考多少啊?数学考多少啊?”然而很少有家长会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考的怎样,在学校帮助过同学吗等等 这些问题。你可以将这个现象归咎于社会发展需要,但这也证明了学校和家长两方面都缺乏重视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对教育的改 革,并不是一场革命。古人的教育思想大多虽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古代的品德教育做的还是远远胜于现代的。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学习和照搬国外所谓先进 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古代教育和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创新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教育方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用来充当科学发 展的工具的,而是要有优秀的品质,先进的思想,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够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才。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只顾各人享乐不顾国家使命的庸才。 不然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有可能会学成出国“深造”,也有可能对社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所以,既然国家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就应该在素质培养上下大功 夫,而不是在什么所谓的减负上做文章。

第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这里所说的水平不光是指教学水平,同时也包括其 个人素质水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做老师的不仅要有其独道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要有园丁般高尚、乐于奉献的精神。

想要达成这一目 的,需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强师范院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提倡并积极开展大学生下乡支教帮教活动,以培养师范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乐于吃苦的高尚情操。
其 次,各学校要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活动;增加校与校之间教职工学习交流的机会;奖优罚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优秀教师以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另一方面 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事业,引起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这样就从无形中满足了教师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 要,使其内心充满优越感和荣耀。他们就会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五、学校做为学生的监护人,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和关心。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初期阶段,正如一棵正在生长杨树一样,如果不对其修剪,任由其发 展,则很难成为栋梁。所以做为学校,要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就必须全面的关注学生。现代社会要求下的教师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书 育人层次上,同样重要的还有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教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精神上的导师。
第2个回答  2013-06-10
评价单一,主观评价严重,只有改变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
第3个回答  2013-06-12
工资少,职称评聘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