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有哪些伟大发明?

如题所述

数学机械化方法
  ●发明人:吴文俊
  ●当选理由:给中国传统数学注入活力
  “文革”以后,吴文俊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中国古代数学史,并开创了被称之为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工作。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被称为“吴方法”。
  吴文俊的数学机械化方法“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腐朽为神奇”。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从此西方数学占了上风,中国传统数学只能“靠边站”了。可吴文俊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结合当代计算机的原理,开创性地发明了“吴方法”。
  记者观点:该方法虽然是开创性的,但是数学机械化方法至今仍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数学结果。一项数学方法除了方法本身是否具有开创性,还应该起到实际数学作用,如果过去一直证明不出来的哥德巴赫猜想被这一数学方法证明出来,那则是当之无愧的。

  杂交水稻
  ●发明人:袁隆平
  ●当选理由:第二次绿色革命,解决全球饥饿问题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贡献已经惠及几亿人。
  记者观点:杂交水稻的确是袁隆平的创新,但是过去外国同行曾经做过杂交小麦,所以这个创新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新,但是杂交水稻对全世界的贡献毋庸置疑。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发明人:集体
  ●当选理由:首次用人工合成生命体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意义与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多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
  记者观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以前的确没有过,但是后来被世界其他国家追了上来,别的国家纷纷做了类似的研究,合成了大量的生命物质,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没有了。

  陆相成油理论
  ●发明人:李四光集体
  ●当选理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中国在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大的油田,西方人确认中国贫油,就因为中国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为陆相沉积。
  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这个基础理论的突破,让我们发现了自己脚下的油气资源。
  记者观点:陆相成油虽然是中国人率先提出来的,但是占世界大部分的油田仍然是海相的沉积,所以说对人类利用石油的贡献比海相成油的贡献就少多了。

  也有其他说法,如:
  1、 杂交水稻 :1973年,中国的袁隆平向世人捧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震惊世界的答卷。这无疑是史书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中国,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

  2、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业的效率。它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

  4、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8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奠基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近代和现代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01日),福建福州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最高荣誉会员。为报效中国,谢绝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载入具有世界权威性辞典的唯一的中国人。

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

郑作新(1906.11.18-1998.6.27),出生于福建福州,生物学家,鸟类学家。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获最高荣誉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郑作新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鸟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鸟类学和动物学界的一代宗师。

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开拓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物理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萨本栋是中国物理学最早成就者,于1937年获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萨本栋比任何一位物理学家都旱被中国中央研究院承认的物理学家,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

中国最早生物化学家先躯,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

中国近代和现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学家。

朱谦之(1899年-1972年),字情牵,福建福州市人。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中外思想文化学家。191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我国中外,通史方面最杰出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使他深感到“以为欲救中国,须根本上从文化着手。深感于民族之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复兴。”他的开拓性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前苏联提出要与他合编哲学史,日本也曾提出要与他合编日本哲学史,越南科学院要派人向朱谦之学习,希望协助他们完成《越南哲学史》等。他的研究成果是突出的,贡献巨大,为我国东方哲学的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开创地球物理教育事业,地球物理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国际地震波传播先驱者。

傅承义(1909年10月7日—2000年1月8日),福建福州闽侯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名誉所长。 1940年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进修;1941年获得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6年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1947年回国到中央气象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并兼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傅承义主要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包括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等研究 。

近代和现代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粉末冶金科学创建人,中国粉末冶金科学奠基者。

黄培云(1917年8月23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顾问 。黄培云在中南矿冶学院相继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粉末冶金教研室,第一个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第一座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粉末冶金工程中心,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设“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黄培云创立了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子、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进入了当代国际材料科学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