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环节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信息技术在音乐课课前就可用到。学生通过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因特网,对教师所指定的主题及范围进行搜索,从而获得主题的多种方面的相关知识,为上课贮备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实现“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更能在课堂学习中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教”式学习。

如在《过新年》中,我切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布置课前网上作业,即让学生在因特网上收集有关过年的传说、习俗及自己最喜欢的新年音乐,为教学作知识准备。当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后,他们是非常自豪的,觉得自己有“料”去教别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空前踊跃、积极的,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在网上获得的关于过年的信息告诉同学们,学生在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发现了南北新年音乐的异同。在汇报与交流信息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获得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开放性。

2、在“感受音乐意境”环节上,信息技术的作用非常大。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必须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在《咚咚呛》中,我用多媒体播放舞狮、舞龙的表演片段,精彩的舞狮、舞龙的表演镜头与喜庆的锣鼓音乐结合在一起,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此时多媒体的应用再度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闻所见,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唱的带劲极了。

3、在“听音乐”的环节用到信息技术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所以,通过听可以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在教学中,首先,我让孩子们听多媒体中各种乐器发出的美妙的声音,使他们了解音乐,喜爱音乐;其次,在课上我选择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给他们听,使他们对过去的生活产生美好的回忆;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小学生歌曲,使他们对小学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让他们在每节课剩余时间欣赏一首儿童动画片的音乐画面,使他们感觉到没有上够音乐课,盼望下节音乐课早日到来。

4、在“为乐曲伴奏”的环节,我也用到信息技术教学。我设计出简易明了的图谱,图谱中把需要的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排列组合,根据旋律的特点,利用PowerPoint制作平台设计出活动的乐谱来代替板书,图谱既形象、生动,色彩又鲜艳,然后让学生们拿着自制的乐器按图谱为乐曲伴奏。学生一下就接受了,而且图谱可以在老师的控制下发出声音,既减低了学生为乐曲伴奏的难度,增加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学生律动”的环节也应运用到多媒体手段。音乐中的“做”包括做游戏、做律动、做表演及节奏乐器训练等。目的是让低年级小朋友对音乐的内在理解,通过外在的各种手段加以表现,使学生的内心溢于言表。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让他们在多媒体音乐画面中去模仿、去表演。有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如:“小鸟飞”、“小鱼游”等表现抒情的三拍子音乐;“大象走”、“狮子走”等表现四拍子低沉缓慢的音乐;“小兔跳”、“青蛙跳”等表现二拍子活泼欢快的音乐。有时有节奏的表演小朋友们生活、学习、行为的律动模仿等等。

我认为只要用心设计,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