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个人能力。即便同类岗位,如果员工的投入程度不同,技能有差异,那么对公司的价值贡献也是不同的,对能力的评估首先是基于员工对岗位的胜任程度。
2、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是影响薪酬水平的最直接的因素,显然,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负担能力强,一般都能保持薪酬有一定的增幅,而经营状况差的企业,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的因素,薪酬的整体水平和增幅会受到影响。
3、企业的薪酬政策。薪酬政策是指企业对利润积累和薪酬分配之间的偏重关系,发展中的企业一般偏重于利润的积累,限制薪酬的发放,将更多的利润用于企业下一步的成长发展,这样做当然从一定层面上会对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矫枉过正,也会造成员工满意度的急剧下降。
4、所在地区发展水平。发达地区的企业人才竞争激烈,同时企业的整体支付能力也较高,因此薪酬水平也显然偏高,而欠发达地区不仅有企业支付能力的问题,物价水平也偏低,所以薪酬水平也相应偏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2

影响因素就多了,如使用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社会第一次分配,社会再分配,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等等。

工资性收入增收主要因素:

一是工资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陆续兑现调资并补发到位,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带动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二是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重点、优势行业经济效益提升,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和奖金;

三是公务员增资带动社会用工工资普遍提高;

四是城镇居民就业渠道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从事兼 职和零星劳动增多,其他劳动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第2个回答  2013-05-17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很多国家都面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挑战。收入差距过大,超过社会群体的承受力,就会对社会稳定构成重要威胁。近几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1.5:1,1995年为2.09:1,目前已经达到2.1:1的高水平。大多数国家这个比例不到1.5:1,农民收入水平大体上比城市居民落后6年。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也不够合理,居于垄断地位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达到30870元,而居于竞争的零售业的平均工资仅为8100元,二者之比为3.8:1。从收入的社会结构看,2004年盐城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和农民均在60%左右,其中,城市居民为60%,农村居民为70%,社会结构类似金字塔型,缺乏稳定性。

随着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用工制度的市场化等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增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社会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治安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由于总量性、结构性、素质性多重就业矛盾交织,加之就业弹性系数长期下降,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
社会阶层之间不平等。当前由于城乡差别而产生的就业、教育及权益不平等问题比较严重。由于教育资源在城乡分布上的显著差异,导致人口受教育不平等。从县域农村与城区学校在教育投入、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生源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政策的影响难以彻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就业中农民工权益被侵害问题也较为突出。据调查,有一半左右的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还受到多种不法侵害。其中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延长的比重占60%多,拖欠劳动报酬的占20%以上。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17 22:44 物价变动的影响:1、高收入家庭: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物价上涨对高收入家庭生活影响不大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高收入家庭的日常支出中,食品类支出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恩格尔系数仅为19.1%,因此生活受物价结构性上涨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收入增长较快,1-11月份,高收入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47元,同比增长12%。其收入的增幅超过物价涨幅2倍的速度足以化解物价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中等收入家庭:影响明显但仍能承受。1-11月份我市中等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0%,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2.2个百分点,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中等收入家庭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长了41.7%。但由于中等收入群体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居多,在物价攀升的同时,收入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2.8%,减低了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同时属于中等收入的群体在食品、住房、交通通讯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比重相对均衡,对这次价格上涨尚有一定的承受力,目前处于仍然能够承受阶段。

3、低收入家庭:影响显著致使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低收入群体的绝大部分收入均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开支。1—11月份我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460元,同比增长3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68 元,同比增长62.4%。虽然消费支出增加,但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消费量减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1—11月份我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大米22.65公斤,同比下降46.8%;食用植物油8.56公斤,下降25.7%;猪肉8.7公斤,下降39.4%,数据表明我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第3个回答  2017-07-21

    生产中的劳动量:

    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影响因素就多了,如使用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社会第一次分配,社会再分配,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等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13-05-17
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产中的劳动量: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影响因素就多了,如使用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社会第一次分配,社会再分配,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等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