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如题所述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和音乐教育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看到音乐教学领域又有了新的扩展,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是一个整体。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全音乐教学。” 课外音乐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要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然而,在目前中小学校内音乐课时比例极少,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呢?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及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一.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二.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1.群众性音乐活动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 每周一歌” 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还有一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 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 珍惜每一颗粮食” 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2,提高性音乐活动包括校内音乐社团( 俗称兴趣小组) ,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6�8 �6�8 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1.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课外活动成为群众性的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让音乐走进大家的生活。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