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荆州范围到底有多大?

如题所述

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全境、湖北全境、河南南部地区、广东全境、越南北部地区。

荆州,是汉文典籍《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东汉时期荆州下辖7个郡,分别为南阳郡(治所在湖北襄阳)、南郡(治所在江陵,湖北荆州)、江夏郡(治所在江夏,湖北武汉)、武陵郡(治所在武陵,湖南常德)。

长沙郡(治所在湖南长沙)、桂阳郡(治所在桂阳,湖南郴州)、零陵郡(治所在零陵,湖南永州)。长江、汉水、湘江、沅江、耒水等主要大江大河流经这块区域,串联起上述7个郡。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荆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荆州,荆州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荆州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曹操来说,为了夺取荆州,所以派遣大军进攻荆州牧刘表。在赤壁之战后,围绕着荆州这一地区,曹操、孙权、刘备三家都调集中精兵强将,最终在荆州三分天下。

扩展资料:

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轻纺织基地,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

荆州市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40万,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

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始称津或江津,历为江陵县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亦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位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荆州人崇敬关羽的忠义,将关公镇守荆州十余年的府邸故基,也是关羽后代世袭江陵的地方所在的整个馆宇,仿原关庙风格殿宇修建了关公馆。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0

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全境、湖北全境、河南南部地区、广东全境、越南北部地区。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荆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荆州,荆州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按《汉书·天文志》天上星宿对应地上分野的说法:翼、轸对应荆州。

《汉书·地理志下》所描述的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区。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荆州地区一度扩大,将广东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区都归属于荆州州域 。

扩展资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自东周以来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他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为三十六郡,荆州属南郡,郡治在江陵,即今天的荆州城。

春秋战国时期,秦和楚是势均力敌的强大诸侯国,两相抗衡,实力相当。秦统一后,为了消解楚人的力量,把楚国贵族迁居到关中。

当时的中国大地流行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相传这句话是楚南公说的,楚南公是战国末期楚国阴阳家,他的这句占卜式的预言后来得到了应验。有意思的是,灭掉楚国的是秦国,而最终灭掉秦国的却又是楚人。

秦朝瓦解以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奉楚怀王为义帝,并以盟主身份为义帝分割天下,封立十八路诸侯。封在荆州的诸侯是共敖,相传他是楚国大夫共雍的后裔,共雍曾经和楚庄王议国事。共敖以贵族身份,被项梁任命为怀王的柱国。被封为临江王,定都江陵。

刘邦战胜不可一世的项羽后,于公元前202年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汉朝。荆州在秦时为南郡,到汉朝时曾改为临江国,但最终还是改成南郡。汉高祖三年七月,共敖死,子共尉袭位,仍都于江陵,当时临江国的范围非常之大,不仅包括秦代的南郡,还包括长沙和黔中两郡,势力十分雄厚。

共尉在刘邦登基仅仅几个月后,就带头“为项羽叛汉”。异姓诸侯王共氏父子定都在如此好的地方,对于西汉来说,始终是个“眼中钉、肉中刺”。

最终被刘邦亲信信武侯靳歙所灭。汉武帝时期,荆州刺史部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包括南郡、南阳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长沙国等六郡一国共一百一十五县。荆州作为行政监察区的名称自此出现。南郡辖十八县,治所在江陵。

后东汉刘秀统一全国后,荆州继续沿用西汉以来的监察体制,直到东汉末年才改变。东汉末年,采取的是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州”有固定的治所和官署。

“州”历经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一直为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当时荆州的主体部分在今湖北、湖南两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08

三国时代的古荆州城是相当于今天几个省的大荆州的首城。古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荆州连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进攻曹魏控制的长安,洛阳等地。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荆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荆州,荆州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按《汉书·天文志》天上星宿对应地上分野的说法:翼、轸对应荆州。

《汉书·地理志下》所描述的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区。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荆州地区一度扩大,将广东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区都归属于荆州州域 。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荆州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向北到达今天河南境内,南阳就是当时的宛,信阳一部在江夏境内;向南一直到达今天广西桂林、广东韶关境内;向东是今天湖北江西交界;向西到今天贵州境内。是相当广大的区域。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 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 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 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荆州治所,即荆州州府所在地,东汉末年曾几经变化。荆州治所原在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 移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 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即取得南郡)后,又移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关羽镇守 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从“借荆州”起,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0

今天的荆州城其实只是三国时代的江陵县城,而三国时代的古荆州城是相当于今天几个省的大荆州的首城。

古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荆州连接南海,可以打通水上通道,向北可以进攻曹魏控制的长安,洛阳等地。

荆州又处于长江中游,可顺江而下,直达南京。还可以西向图巴蜀。  三国古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  

东汉时期,荆州治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西北)  。三国时期,魏国的荆州治南阳新野。吴国的荆州治南郡江陵(今天的荆州)


荆州——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

东晋定治江陵。辖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历史上的荆州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向北到达今天河南境内,南阳就是当时的宛,信阳一部在江夏境内;向南一直到达今天广西桂林、广东韶关境内。

向东是今天湖北江西交界;向西到今天贵州境内。是相当广大的区域。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 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 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 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荆州治所,即荆州州府所在地,东汉末年曾几经变化。

荆州治所原在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 移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 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

“借荆州”(即取得南郡)后,又移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关羽镇守 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从“借荆州”起,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

在三国时荆州是大于一个省的。当时天下共分九州,荆州就是其中之一。荆州下辖九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章陵 ...

所以您说的襄阳,南阳,乃至新野都是荆州的郡县! 前两个是郡,新野则是比郡更小的县。

另外,说明下江夏郡就是今天的武汉市。可见荆州囊括了天下的中南部,大致包括了现在的河南南部,以及湖南湖北省的全境。

再说说刘备借荆州。也许会让您有更好的了解。赤壁之战后,实际上的荆州九郡分别掌握在曹操,刘备,孙权手里。当时荆州的治所襄阳是在曹操手上的。

刘备虽然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手上的都是小郡,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却没有可以上任就职的地方。所以刘备借了孙权手上的江陵县就职。

这就是所谓的刘备借荆州的史实(江陵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也是今天的荆州市江陵区。关公大意失荆州,主要丢到得就是治所江陵)

三国时代的荆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首先,荆襄九郡(七郡)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西接巴蜀,东连吴会,北接中原,南连南越,四通八达。一旦占据荆州,沿江而下可以进取东吴,顺江而上可以取川蜀,领兵北上可以北伐中原,此乃兵家用武之地。

其次,荆州水道纵横,位于汉江,长江,洞庭湖,湘江等交汇处。土壤肥沃,农业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加上东汉末年,北方大量流民南下,大力开发荆襄九郡,农业经济发达,军粮补充便利。

其三,三国中的曹操,刘备与孙权三方,出于个各种目的都必须优先占领荆州。

刘备于乱世之中,没有立足之地,投靠刘表之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

隆中对中讲的很清楚,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暂时不可争雄,东边的孙权,国险民丰经营日久,只能作为盟友,暂时也不可图,唯有荆州是用武之地。

曹操志在统一华夏,所以荆州和江东都是要拿下的,自然要先取荆州,然后顺江直下再取东吴。不拿下荆州,曹操就是领兵杀到长江沿岸,也很难渡江。

至于孙权,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考虑的是保住自己,再图北上。所以孙权急需拿下荆州,一方面彻底拥有长江天堑以抵御北方的曹操,一方面把刘备的势力压缩到蜀地,使之不能时刻在上游威胁自己。

因而荆州在三国时代地位显得格外重要,三国时代最为重要的三次战役中,两次都和荆州有关。

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南下,荆襄各郡,望风而降,不过孙刘联盟在赤壁击退曹军,曹操的统一大业戛然而止,三国鼎立不可避免的形成。

夷陵之战,痛失荆州和关羽的刘备不甘心荆州被孙权独占,双方在荆州地区爆发战争,最终刘备兵败,曹魏与孙权平分了荆州,刘备彻底被压制在蜀地,三国鼎立,一强两弱的局势彻底形成。

扩展资料:

史载资料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很有名,以至于使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这当然是《三国演义》和三国戏曲的功劳。

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

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刘备最多,本来拥有的江夏郡,以及向刘琦投降的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

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

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

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

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

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

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

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轻率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在该卷《鲁肃传》中有:“(刘)备诣荆州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惟(鲁)肃劝(孙)权暂借之共拒曹公。”

此传中还有“(鲁)肃邀(关)羽相见,......(鲁)肃因责数(关)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 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

在同一卷《吕蒙传》中,孙权评价周瑜、鲁肃、吕蒙时说:“.......(鲁肃)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这是在吕蒙死后所说,应在建安二十四年以后。这时孙权占了荆州,已向曹丕称臣。这话简称孙说法)。

按《后汉书》卷三十二所说,荆州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及重庆市东部,河南省西南部以及江西省北部。全州分为七个郡。

下面是各郡名称及大致所在位置: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

赤壁战后,曹操占南阳,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等地。

孙权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长沙一部分(都是它们的东部),另外还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现荆州市)。

刘备则占有零陵、武陵、桂阳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

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什么是“借”?按《辞源》上的解释是:“暂时使用别人的东西,或把自已的东西暂时给别人使用。”古今意义相同。

这样,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其前提条件则是荆州本是东吴的。

否则借荆州就不能得到落实。既然孙权本来并不据有荆州大部,那么,说把荆州借给刘备就只能是无稽之谈。

在前面所引鲁一说法中暗示是鲁肃劝孙权将整个荆州借给刘备,这绝无道理。鲁二说法中说刘备无家可归,孙权可怜他才借土地给他的,这也毫无道理。

当时刘备已实际占有了荆州大部分土地。鲁二说法的背景是刘备占领了四川,孙权派鲁肃出兵争抢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其目的当然是说孙权抢夺三郡是合理的。

但是,此前,孙权从没有控制过这三郡,根本就谈不到把它们借给刘备。鲁肃的两说法都是没道理的,不能以此为根据说孙权曾将荆州借给刘备。

在建安十五年前后,南郡首府江陵的统治权确是由孙权转入了刘备手中。在曹操失败后,退回北方,留大将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

周瑜指挥孙刘联军攻打江陵,围攻近一年后,曹仁退走,孙权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据有江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备借荆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1-16

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全境、湖北全境、河南南部地区、广东全境、越南北部地区。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荆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荆州,荆州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按《汉书·天文志》天上星宿对应地上分野的说法:翼、轸对应荆州。

《汉书·地理志下》所描述的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湖北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区。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荆州地区一度扩大,将广东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区都归属于荆州州域 。

扩展资料:

三国瓜分荆州:

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襄阳与南郡和江夏江北的一部分,而荆州中南部被刘备和孙权势力瓜分。

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由刘备占有;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就占据江夏郡江南大部,击败曹操后周瑜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于209年从曹仁手中夺取了南郡。

209年12月,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治所。孙权为示友好,则将妹妹嫁给刘备。

210年12月周瑜病死,接任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劝孙权将荆州让给刘备,好与其一起抵御曹操,孙权表示同意。

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而孙权则收回长沙部份地方设置了汉昌郡。

215年,刘备占领益州后,曹操占据汉中,威胁西川。刘备因此与孙权讲和,两家以湘水为界,分荆州桂阳、长沙二郡于孙权。

自此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北部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