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法号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法号是悟能。

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旨,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经过福陵山时,老猪张牙舞爪,想抓住菩萨当饭吃,被菩萨收拾了。菩萨大慈大悲,给了他一条出路,就是跟随取经团,将功赎罪。老猪欣然愿往,接受菩萨的点化。于是,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了法名,叫猪悟能

根据《说文解字》,能是熊的本字,从字形上看,就像一只熊。由于熊力大无比,“能”也引申为能力、才能。为了有区别,“能”一般为专指,“熊”则多了四点。

观音给他起这个法号,是和“悟空”、“悟净”对应。意思是因悟而能,或直接可解释为“能悟”。也就是说虽然天生愚顿,但非全然不可开化。

扩展资料

《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

“悟”有着感悟、领悟、觉悟的含义,其中本身就代表着修炼、修心的意义。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

三个徒弟是佛法比喻的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佛能寓于持戒之中。受戒即时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昧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通往西天和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

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八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悟能电视剧第7集《计收猪八戒》中,唐僧刚收了八戒的时候,八戒说:“师父,观音菩萨还给我起了个法名,叫做猪悟能,我还忌了五荤三厌,今天见了师父,我可以开荤了吧?”唐僧对他说:“不可不可,你已经忌了五荤三厌,我再送你一个别名,叫八戒如何?”小说原文,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来,其缚自解。那怪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他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3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法号是法号悟能。

因为以猪八戒个人品性修养,若想修好正知正果之路,持戒是免不了的,能可以指人性本能,若连节制,坚毅,果敢尚且做不好的人,就像剧中的八戒从始至终也未完全放弃人性中的爱欲情痴恨别离,因此他做了净坛使者。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直倾慕容貌过人的霓裳仙子。

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扩展资料

猪八戒性格特点

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

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他人意见有重要联系(其实这与悟空的‘督促’有很大关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净坛使者的美好结果吧。

《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猪八戒外貌形象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八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法号是法号悟能。

因为以猪八戒个人品性修养,若想修好正知正果之路,持戒是免不了的,能可以指人性本能,若连节制,坚毅,果敢尚且做不好的人,就像剧中的八戒从始至终也未完全放弃人性中的爱欲情痴恨别离,因此他做了净坛使者。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直倾慕容貌过人的霓裳仙子。

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又错投猪胎,后受观音点化,成为唐僧的弟子,与孙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中猪刚鬣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叫做“八戒”。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出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戒律还有很多。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唐僧给八戒取的名字是有一定含义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猪八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07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怪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三藏道:“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他道:“师父,我是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了法名,叫做猪悟能也。”三藏笑道:“好!好!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悟能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
因此又叫做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