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密檄洛州文的作品注释

如题所述

[1] 李密(582-618),字法主。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为隋柱国、蒲山郡公。密袭父爵,为侍从官。大业初年,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杨玄感反,李密往投为谋主。后玄感败,李密逃亡。时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已活动于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616年(大业十二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让便命他统率一部分瓦岗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617年(大业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由他直接领导的“蒲山公营”。这时李密在瓦岗军中已很有威信,翟让乃推李密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这时瓦岗军占领了洛口、回洛仓,逼近东都。十一月,李密与翟让的矛盾斗争终于表面化,并发生火拼。李密借口置酒招待翟让等饮宴,席间杀了翟让及其亲信,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大权。但此后瓦岗军在与洛阳隋军相峙的战斗中屡屡失利,力量大减。618年(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兵变,宇文化及等杀炀帝,并率众十余万西归。洛阳的越王侗招抚李密,使李密讨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激战,化及败走,李密军也损失严重。这时王世充在洛阳又发动政变,挟制朝政,乘势袭击瓦岗军。李密大败西走,无处可归,只得率余众降唐李渊。十四年底,李密叛唐,袭据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又南入熊耳山,最终为唐兵所杀,年仅三十七岁。
[2] 伏羲神农轩辕颛顼
[3] 《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4] 《孟子·万章下》称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汉张衡《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于隍。”谓推入城池中。
[5] 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6] 相传高辛氏东至蟠木,西至流沙。
[7] 瀚海即沙漠,在北方;丹穴多金玉,在南方。
[8]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捍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
[9] 《尚书·立政》记载的官名有“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缀衣”,掌管周王的衣冠服饰,其职掌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尚衣”。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封隋国公。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后,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杨坚便以入宫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西元五年二月,杨坚逼宇文阐让出帝位,登基称帝,建立了隋朝。
[10] 扆,屏风。古时帝王背着屏风,南面而见诸侯,负扆意即称帝。
[11] 《易·离》“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后以明两指贤能帝王,颂扬其明照四方。
[12] 易四象之一,此指太子之位。
[13] 《左传·文公十八年》莒纪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
[14] 《史记·楚世家》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
[15] 《史记·卫世家》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礶。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
[16] 《左传·昭西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
[17] 指隋文炀帝四子蜀王杨秀。杨广曾诬陷他,并征至京师,加以拘禁。
[18] 指隋文炀帝第五子并州总德管汉王杨谅。炀帝夺嫡,囚蜀王,谅不自安,反,被杀于晋阳。
[19] 《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不于市朝者,隐之也。”○正义曰:“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者,甸人,掌郊野之官。又云磬,尽也。磬谓县缢杀于甸人之官,令其性命磬尽也。
[20] 《史记·帝本纪》帝尧者……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21]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2] 《北史·列女传》隋兰陵公主字阿五,文帝第五女也。 ……后遂适述,晋王因不悦。及述用事,弥恶之。文帝崩,述徙岭表。炀帝令主与述离绝,将改嫁之。公主以死自誓,不复朝谒,表求免主号,与述同徙。帝大怒曰:'天下岂无男子,欲与述同徙邪? '主曰:'先帝以妾适柳家,今其有罪,妾当从坐。 ’帝不悦。主忧愤卒,时年三十二。临终上表:生不得从夫死,乞葬柳氏。帝览表愈怒,竟不哭,葬主于洪渎川,资送甚薄。朝野伤之。
[23] 敤首一作敤手,又作婐首。传为舜之妹,助舜免瞽与象之毒手。传为绘画始祖。
[24]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襄公)四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25] 《毛诗正义·静女》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着于右手。
[26] 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27] 《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
[28] 《汉书·匈奴传》“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 冒顿,匈奴单于,鸣镝射父者也。
[29] 《韩非子·诡使》“名号诚信,所以通威也。而主掩障,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易通卦验》“虹不时见,女谒乱公。”女谒,通过宠嬖女子请托。
[30]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31] 东汉创建者刘秀。
[32] 《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亦千日醉。”
[33] 曹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容六升,季雅容五升。”
[34] 《竹书纪年》“纣广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及沙丘,皆离宫别馆。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裸相逐其间。宫中九市,为长夜之饮。”下文殷辛即纣。
[35] 《后汉书·孝灵帝纪》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釆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着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着进贤冠,带绶。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
[36] 《易·系辞传下 》“上栋下宇”
[37] 《韩非子》“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38] 《晏子春秋》“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璿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
[39] 《子虚赋》“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峍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
[40] 西晋左思《吴都赋》“寒暑隔阂于邃宇,虹霓回带于云馆。”
[41]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42] 《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过三日。”
[43] 《管子·权修》“府不积货,藏于民也。”
[44] 有破洞的酒器,喻欲壑难填。
[45]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汉书音义》“家家人头数出谷,以箕敛之。”
[46] 预先缴纳十年赋税。
[47] 《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言罢织也。
[48] 卓王孙,卓文君之父,司马相如岳丈。亦家产巨万。
[49] 《庄子·让王》“原宪(孔子弟子)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50] 刘备的大舅子,当时五大富豪之一。
[51] 《史记·佞幸列传》“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着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52] 《尚书·舜典》“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
[53] 《周礼·大行人》“十有二岁,王巡狩殷国。”
[54] 《九歌·大司命》“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55]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56] 《列子·周穆王》“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57] 《穆天子传》卷二“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58] 《述异纪》“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
[59]《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60] 《尚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 '徯予后,后来其苏。'”“攸徂之民,室家相庆: '徯予后,后来其苏。'”意思是“所征伐到的地方的百姓,家家相互告慰:'等我们的王(汤)吧,王来了可就翻身了。'”
[61] 贾谊《新书》“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诸侯有道,守在四邻。”
[62] 《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63]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64] 《国语·周语》“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65] 《史记·韩长孺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66] 《史记·韩长孺列传》“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67]《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将伐齐,…子胥…谏曰:“…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68]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因险拒守”。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69] 《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xx也。”
[70] 西晋·潘岳《西征赋》“曾只轮之不返,緤三师以济河。”
[71] 《史记·吴太伯世家》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践伐吴。 ……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72] 《晋书·苻坚载记》(坚弟)融等攻陷寿春,……融乃驰使白坚曰:“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宜速进众军,掎禽贼帅。”坚大悦,恐石等遁也,舍大军于项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以下是淝水之战,坚大败。前秦因之衰败为慕容垂所灭。)
[73] 髽,直瓜切,妇人丧髻。
[74] 《尚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75]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谏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
[76] 高颖,隋开国功臣。自称系渤海条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可能与北齐皇族同宗,乃汉化了的鲜卑族。因反对文帝立杨广,故意违背杨广命令杀陈后张丽华等事结怨于广。以“诽谤朝政”与另一功臣贺若弼同时被杀。
[77] 贺若弼(544~607) 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敦,北周名将。贺若弼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书记,仕周,为小内史。579年(大象元年)协助韦孝宽攻取陈淮南之地,以功封襄邑县公,拜寿州刺史。杨坚辅政时,他被免官。隋朝建立,若弼以平陈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为右领军大将军。但他自以功高,因未能进位宰相而大为不满。十二年,被免官为民,虽即复官,却不再受重用。大业三年(607),他从隋炀帝杨广至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因与高熲等议论炀帝宴享太侈,为人告发,遂以诽谤朝政罪与高熲等同时被处死。
[78]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整肃为帝所称赞。
[79]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80] 《庄子·内篇·人间世》“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 夏癸、商辛即桀、纣。
[81] 《后汉书·李杜列传》“益州刺史种皓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从乔借观之,乔不肯与。”梁冀,东汉末年外戚权臣,立冲质桓三帝。杜乔,刚直之士。
[82] 《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东汉末年)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权阉)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
[83] 《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84] 《史记·汲郑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85] 赵壹,生当东汉末年。着《刺世疾邪赋》,中有“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86]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其后民莫敢议令。”
[87]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项羽)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后因以“刓印”喻吝于爵赏。
[88] 汉·黄石公《三略》“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89] 《尚书·咸有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90] 《山海经·北山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91] 《淮南子·本经训》注:“音轧愈。兽名。状龙首,或曰似狸,善走而食人。”
[92]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93]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94] 《淮南子·俶真训》:“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
[95] 《左传·宣公三年》:“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96]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97] 《尔雅·释天》∶“彗星为搀抢。”《左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98] 东汉·荀悦《前汉纪·高祖皇帝纪》“齐客有甘公者说耳曰:'汉王入秦。五星从岁星于东井。其占曰当以义取天下。汉入秦可谓能义矣。'”
[99] 《春秋·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杜预注:“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
[100] 《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01] 《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102] 左思《魏都赋》:“奸回内赑,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不植而生谓之旅生。
[103] 《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唐·张守义〈正义〉:“不明,不通,天下牛疫死;移入汉中,天下乃乱。”当有所本。
[104] 《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105] 《尚书·泰誓》:“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106] 《竹书纪年·帝癸》:“商会诸侯于景亳。”《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
[107] 指李密。
[108] 《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109] 东晋·袁宏《后汉纪·光武皇帝纪》“以蔡阳白水乡为舂陵侯封邑……县界大熟,因名曰秀。为人隆准,日角,大口,美须眉,长七尺三寸。”
[110] 《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111] 西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波振四海,尘飞五岳。九服徘徊,三灵改卜。”○唐·李善《昭明文选注》:“《周书》曰:乃辨九服之国。《春秋元命苞》曰:造起天地。铸演人君,通三灵之贶,交错同端。”
[112]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113] 《尚书中候·我应》:“赤雀衔丹书,入酆鄗,止于昌户。”
[114] 《汉书·高帝纪》:“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115]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116] 《宋书·符瑞志》:“初,桓帝之世,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曰:'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谯、沛之间,其锋不可当。'……其后曹操起于谯,是为魏武帝。”
[117] 《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118] 《易·革》“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119] 大业七年,翟让与徐世积(即李积)、单雄信于瓦岗起义。大业十二年,李密投瓦岗军,李密献策,瓦岗军大败隋军。翟让自觉不如李密,乃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上尊号为魏公。李密则任翟让为司徒。后翟让有不服之意。大业十三年,李密杀翟让及其亲信。
[120] 孟让,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齐郡(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613年(大业九年)起义,曾一度与王薄联合,占有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南,位淄博市西,北别于东北长白山)。因隋将张须陀进逼,遂转战于江淮地区。次年占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部众达十余万人。以都梁山为根据地,后分兵南攻,被隋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丞王世充击败,北走归附瓦岗军,任总管,封齐郡公。 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破东都外廊、烧丰都,并与裴仁基攻克回洛仓(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后因入都城掠夺居民财产,隋军乘机攻击,失败北逃,后不详。
[121] 裴行俨,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事泄,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杀。
[122] 《吕氏春秋·知分》:“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123]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124] 《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125] 韩指韩信,彭指彭越,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
[126] 沛公,汉高祖。
[127] 寇指寇恂,贾指贾复,吴指吴汉,冯指冯异。
[128] 萧王,光武帝。
[129] 《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
[130] 《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 颍考叔挟辀以走。” 杜预注:“辀,车辕也。”
[131] 西伯,姬昌,周文王。
[132] 《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
[133]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汉光武用二十八将以定天下,后人赞之曰:“授钺四七”。
[134] 《左传·昭十八年》:“十八年,春,王二月,乙卯,周毛得杀毛伯过而代之。””。○正义曰:毛氏世有采地,为畿内之国。于时天子微弱,故自杀自代,不能禁之。苌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 (昆吾,夏伯也。稔,熟也。侈恶积熟,以乙卯日与桀同诛。)而毛得以济侈于王都,不亡何待! ”
[135] 《史记·秦本纪》:“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136] 《史记·周本纪》:“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137]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138] 《水经注》:“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
[139] 《墨子·公输篇》“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40] 《三国志·公孙瓒传》“瓒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141] 《孔子家语·正论》:“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
[142] 《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143] 《国语·楚语上》:“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才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晋书·陆机陆云传评》:“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
[144]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神歇灵绎,海水群飞,二世而亡,何其剧与!”○李善注:“绎犹绪也,言神灵歇其旧绪,不福佑之。”
[145] 《宋书·五行志》曰:“吴孙亮初,公安有白鼍鸣童谣。按南郡城可长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诸葛恪败,弟融镇公安,亦见袭。融刮金印龟,服之而死。鼍有鳞介,甲兵之象也。”《白鼍鸣》:“白鼍鸣,龟背平。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
[146] 刘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隐,奄受区夏,遂定帝位,皆谋臣之由也。”
[147] 刘宋·范晔《后汉书·耿弇列传》:“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148] 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149] 《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150] 班固《汉书·王莽传》:“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
[151] 审配,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袁绍领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配峙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152] 张郃,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
[153] 范增,项羽谋士。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后项羽尊之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范增忿而离去,途中病死。
[154] 陈平,刘邦要臣。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155] 《史记·淮阴侯列传》:“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
[156]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157] 《吕氏春秋·离俗览》:“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158] 彭宠,光武时反,自立为燕王。其仆子密斩之,送首光武,封不义侯。
[159] 《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160] 《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 ”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其及图之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