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分!中国元素在世界中(外国)的体现.回答得好再加200分

就是中国元素对外国的一些文化,习俗,建筑等的影响的例子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含有中国特色的

方面越全越好

最好涉及多个国家

最好有图,给人印象深刻的

回答得好再加200分

一、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那么,中国文化对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西方现代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得到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既不是始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也不是始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而是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为启蒙思想集中表现了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于是,就得出了这样两个基本命题和结论:第一个命题就是: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发生过重要影响;第二个命题就是,“启蒙思想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结论就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我们知道,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到过韩国的人对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触。譬如,韩国目前最著名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韩国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新加坡则从198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李光耀总理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又提议把儒家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重视传统文化告诉我们:

第一、这些国家之所以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儒家传统文化中一部分价值观、伦理观已经积淀成为他们民族的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如李光耀1978年在国庆献辞中曾说:“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代,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价值体系。”

第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31
中国文化的经典:
中医的祖传秘方是非常广泛的,因为非常多的西药里面含有中药的成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医学有着极为影响的力量,一些西方国家,在我们中国引进了大批重要药材!以先进的机器制作成各种的药品。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多的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我们的文明传到了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东南亚、非洲等地,特别是陶瓷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古中国的陶瓷产品。有些在德国的博物馆内有两尊十八罗汉像,但是这些是八国联军抢过来的,更惊奇的是博物馆的馆长把这个当成镇管之宝,馆长还有一口流利的中文!。还有些收藏家视中国陶瓷比黄金还要值钱!!
中国美食,常以四大菜系为首,排列最前的一位乃川菜,川菜以麻辣为标准,因为四川自古人杰地灵,秦汉时记号称天府之国,孕育了神秘悠远的古蜀文明;创制的菜品以麻辣为基调,以色、香、味、形、意、美为追求。不仅菜麻辣,当地女孩也很麻辣。
第二为湘菜,我国历史悠久的风味菜,它记录了103种名贵菜品,炖、焖、煨、烧、炒、煎、等九种烹料方法,味道以辣或酸辣为宗旨,到了解放时期,湘人有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湘菜菜系,最为出名的为毛家菜。
第三为粤菜,历来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冠于全国,故有"食在广州"之称,名扬四海。粤菜的主要特点在烹调上以炒、烩、煎烤、局著称,讲究鲜、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鲜、淡为主。曾有"五滋"、“六味”之说。广东菜的主要特点在烹调上以炒、烩、煎烤、局著称,讲究鲜、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鲜、淡为主。曾有"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说。
其三;即江苏风味菜。江苏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致,口味适中,四季分明。在烹调技术上擅长炖焖、烩、窝、烧、炒、又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滑嫩爽脆。
其四;鲁菜鲁菜又称山东菜。原料多选用畜禽、海产、蔬菜, 善用爆、炒、烧、扒、拷、
拔丝、密汁等烹调法,偏于用酱、葱、蒜调味,如葱烧、葱爆、蒜爆、蒜泥拌等。
善用清汤、奶汤增鲜,口味咸鲜比较显。菜品风格大方高雅,适应性强。 鲁菜常用的烹调技法有30种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爆法讲究急火快炒;扒技法为鲁菜独创,原料腌渍粘粉,油煎黄两面,慢火尽收汁;扒法成品整齐成型,味浓质烂,汁紧稠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31
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片假名 )
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的墓志铭 (晁衡:留唐任职,一住54年 )晁衡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相赠。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在英国,中国字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有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字很cool,他们喜欢穿有中国字的衣服,纹身也纹中国字。
中国文化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广府人对泰国文化影响相当大.
泰语里的一到十基本上跟中国的南方汉语方言一致.在文化生活领域中国文化处处可见.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是潮汕人郑氏建立了的吞武力王朝.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端午节申报的失败。起源于中国并与其古文明同步的建筑风水在国外研究、实践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以“山环水抱、山清水秀”的自然地理布局和“风和水”自然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建筑风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建筑风水申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迫切性,一旦让韩国、日本、美国等国抢先申报,将会使国人的更大心痛,远非端午节可以比拟的。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如朝鲜、日本、老挝、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到地,都有建筑风水的各种活动,以致演变成为满足当地人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中国风水文化在1000多年前就传到了日本,日本对风水学非常重视,许多专科大学的建筑学教授都在研究星相风水;日本一流建筑师冈本先生的《配合阳宅学的间隔设计》一书,结合了宇宙气场与现代建筑;在日本2000多所高校中有 110多所大学开设了风水课程。
第3个回答  2008-06-02
楼上说的都比较齐全了,也比较具体,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下吧···
貌似还有中国的陶瓷、中国的绘画、中国的风水学说、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刺绣等等文质和非文质的东东,那些老外都是叹为奇观的呀··
第4个回答  2008-06-05
当然是文化,

影响了日本、越南、新加坡、韩国等等

还有世界各地建设的唐人街

中国,中国制造

永远在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