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几个皇帝以南京为都

如题所述

明朝皇帝中,有两位皇帝以明朝为都,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到1420年,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2、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

扩展资料:

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在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8
  明朝皇帝中,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以南京为都。明成祖朱棣迁北京,但仍以应天府为留都,所以称为南京。
  自唐朝以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位于长江三角洲西端的南京和其上下游的采石、瓜洲一起构成的江防体系是保证江南安全的直接屏障。同时,南京自身的地理条件也十分优越。因此,几乎所有占据江南的地方性政权都以南京作为首都。明太祖朱元璋也以金陵作为基地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明初的南京城自外而内,有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层。内城周长九十六里,外城周长一百八十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与历代故都近似方形的布局不同,明南京城形状颇不规则。
  由于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都在中原,明朝统一全国之初,明太祖便打算择机将京师迁往北方。
  洪武元年,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打击了明太祖,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京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
第2个回答  2016-01-11
明朝三个皇帝以南京为都。
明朝建国初期,洪武建文两朝都是以南京为都。到了明朝后期,崇祯帝死后,南明也以南京为都,历时一帝。
最终明朝以南京为都共三个皇帝。
第3个回答  2020-01-13
有朱元璋朱允文朱棣,永乐十九年才正式建都
第4个回答  2016-01-10
3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