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和青蒿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 茎 子 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注:饮香大概就是饮料的意思吧)

这里又提到了一句青蒿“处处有之”,那么我们一般就会想,可能确实分布很广泛吧。而今天的青蒿(apiacea),据有资料介绍,其分布零散,资源量小,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可黄花蒿呢,分布确实非常广泛。

此中青蒿的“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的特征也与黄花蒿相符,惟独“干者炙作饮香尤佳”,又让人又觉得有些不象,因为我们听说黄花蒿很臭,味也苦,大概是不能作“饮香”的,反中医的斗士们也经常以黄花蒿的“臭”来证明其与“青蒿”是不同的。我比较好奇,总想知这黄花蒿的臭味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上网搜了一下,结果发现,竟然有人非常喜欢黄花蒿的气味。现引用如下:

【3.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inn.  确定指数:100%
气味极浓,我最喜欢她的味道了,虽然有人说是臭味。关于生境,感觉她是伴人植物,有人处就有其踪迹,而山林中却没有。山东地区花期9月-10月。产青蒿素,据说有治疟疾的功效。】

【黄花蒿我们那里俗称黄蒿,很喜欢它的气味.
家里捂豆豉的时候,用它铺、盖煮熟的黄豆,发酵。
哪里被蚂蚁咬了,被马蜂蛰了,也用它揉碎了糊上。】

地址: http://www.emay.com.cn/main/modules.php?name=Forums&file=modules&name=Forums&file=viewtopic&t=7212&view=previous

其中还能找到黄花蒿“处处有之”,而青蒿(apiacea)稀少的介绍:

【青蒿喜欢长在水边、河边,呈零星分布;而黄花蒿则是广布。】

看来,这黄花蒿也是有一些并不“臭”的植株,其个体可能因为生长期和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或者说黄花蒿的“臭”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就象榴莲的臭一样,有人就是喜欢它的味道,或有人并不认为它臭,反而是异常喜欢。这就是说呢,以气味为依据来说明黄花蒿不是“青蒿”的论证破产了。

再说说黄花蒿的“苦”,能否因为黄花蒿的“苦”就判定它无法在晾干之后加热制作“饮香”呢? ---未必如此。 茶叶本身味道苦涩,但晾干后泡起来喝,却是很好的。

(四)
《本草蒙荃》:按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人每诵之,只疑两药一种,因分老嫩而异名也,殊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草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况遇寒冬,尤大差异,茵陈茎不雕,至春复旧干上发叶,因干陈老,故名茵陈;草蒿茎干俱雕,至春再从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蒿。发旧干者三月可采,发新苗者,四月才成,是指采从先后为云,非以苗分老嫩为说也。

这里呢,说的是“草蒿”。给出了“草蒿”名称的来历--“至春再从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蒿”;告诉人们草蒿和茵陈蒿是不同的(其实从描述来看,不同是很明显的)。虽然李时珍和前面提到的陶弘景都说过青蒿就是草蒿,不过在《本草蒙荃》中的这段话中我们毕竟没有看到“青蒿”的影子。但这个资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其中“草蒿”的生长期差异引起了我的注意:“发旧干者三月可采,发新苗者,四月才成”,就如同我知道的发芽葱、白露葱,以及春葱,伏葱等等类似,同样是葱,因为播种期的不同,其生长期也是不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 茎 子 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
    这里又提到了一句青蒿“处处有之”,那么我们一般就会想,可能确实分布很广泛吧。而今天的青蒿,据有资料介绍,其分布零散,资源量小,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可黄花蒿呢,分布确实非常广泛。

    此中青蒿的“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的特征也与黄花蒿相符,惟独“干者炙作饮香尤佳”,又让人又觉得有些不象,因为我们听说黄花蒿很臭,味也苦,大概是不能作“饮香”的,反中医的斗士们也经常以黄花蒿的“臭”来证明其与“青蒿”是不同的。我比较好奇,总想知这黄花蒿的臭味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上网搜了一下,结果发现,竟然有人非常喜欢黄花蒿的气味。现引用如下:

    黄花蒿 :气味极浓,我最喜欢她的味道了,虽然有人说是臭味。关于生境,感觉她是伴人植物,有人处就有其踪迹,而山林中却没有。山东地区花期9月-10月。产青蒿素,据说有治疟疾的功效。

    黄花蒿我们那里俗称黄蒿,很喜欢它的气味. 家里捂豆豉的时候,用它铺、盖煮熟的黄豆,发酵。 哪里被蚂蚁咬了,被马蜂蛰了,也用它揉碎了糊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