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干预

谁知道 在发生危机(如大型疾病,自然灾害或是企业本身发生的危机)时,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文章或案例,要网址.急需!~谢谢~~

回答正确,充分者再加100分
一楼的,前面那篇文章我已经有了
二楼,我需要的是企业方面的危机干预,不是公众的
若有英文的最好
我有急用啊,谢谢了~~!,一定多多给分

  提起企业危机事件,企业管理层往往是想到企业的运作陷入危机,市场发生重大事件、法律纠纷等。但本文探讨的是企业内部突发事件引起员工的心理危机。
  随着工作时间在每个人的活动时间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每一个人在工作时间中所发生的事情也越来越广泛、离奇,比如突发事件、急性病症、自杀等。另外,对于众多服务行业而言,在工作现场发生顾客的危机事件也是时有的事。对于此类事件,企业关注的是如何避免法律纠纷。但事实上,危机事件对亲临现场人员的心理影响更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机制,当事人和周围人的心理创伤将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抹去,严重的会发展成为创伤性压力症候群,在无形中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而之前大多企业往往是采取兵来将挡的被动处理方式,比如林紫心理咨询中心最近接触到的某运输企业员工忽然死亡;某大型超市的顾客小孩不小心摔死;某企业的员工由于抑郁症自杀等,他们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或者发生后,才想起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危机事件所在的企业都是在事件发生时才想出相应的应对方式。这样往往是耽误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导致难以解决的隐性问题。
  最近时间,各种各样的危机、灾难层出不穷,海啸、地震、禽流感、抑郁自杀等,使亲临死亡现场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某些画面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特别对于现场出现急性压力症候群的人员,如果没有及时的危机处理。将会引发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研究结果显示,约74% 符合急性压力症候群诊断的个案会发展成创伤后压力症,一旦症状的型态变得慢性化后,将更难以进行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林紫的危机干预服务感兴趣。
  企业内部员工危机干预,是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的一部分,一般分成预前处理,现场处理和预后处理三个环节。
  预前处理:就是提前进行危机干预培训,文字媒体宣传。把危机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虽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我们不会决定其是否存在。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互相支持的体系,在每一个员工都觉得生活在一个有力的支持系统里面,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并建立一个有力的专业支持关系。就是拥有企业自己的心理援助顾问,让员工知道在困难时会得到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帮助。这些信息都会慢慢植入潜意识里面,大大增强员工的危机防御能力。
  现场处理:危机的现场处理,最重要的是及时性,应激事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会转变成慢性心理疾病,增加解决的困难。所以,现场处理,除了有序的干预,防止危机扩散外。更重要的是就立刻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一般此时需要一个有力量的人物在场,比如企业的核心人物,或者专业的心理专家。可以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预后处理往往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目前国内企业管理层由于对心理层面的重视度不高,往往看到事情没有在现实中进一步持续,就认为危机已经过去。殊不知,很多危机干预的工作才开始。因为一些危机的影响一旦产生后,并不会立刻表现出来,特别在行动上看不出什么不同。但突发事件的画面并因此会重复出现在脑海中,其隐性的负面影响也就开始形成。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知重建和脑海图象修改的过程。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发展出来短期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成功的帮助了许多历经该次意外的人。形式上分为团体咨询和个人咨询,在预前处理中也进行危机管理的讲座和宣传。对于亲临危机现场的所有员工都会接受基本的认知重建治疗以辨识并改变想法、情绪、及负向”自动化”思考与恐惧,而这些都是会导致压力症状的因素。

  在技术上,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从下面三个方面介入:

  想象技术: 想象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想象,它是结合NLP、意象对话、引导式想象及自我催眠,藉以减轻重复出现的”白日梦魇”或反复出现的灾难影像(这些往往是使许多人承受暴露于创伤与暴力的痛苦根源)。用反复的练习来积极的改变内在意像,许多人可以消除或至少可以减弱这些侵入的影像。
  重新构建有力的世界: 以实用的具体方法来辨识出在创伤中被破坏的平衡--像是工作、经济来源、心爱的人、乐观的感觉、计划未来的能力等——那些是个案所曾经拥有的,同时也找出剩余可用的资源与支持系统以帮助人们重建他们的生活。
  情感释放技术:通过角色扮演、艺术治疗和心理剧的形式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或者象清除垃圾一样把内心负面的情绪倾倒出来,这往往能把隐藏在创伤者内心的积极力量唤起,把注意力谈放在目前的生活和以后的计划中,摆脱过去情境的困扰。
  同时我们还需要开展一系统工作坊,这对有共同创伤的群体的帮助会比个案辅导更有效率,而且也能建立一个互助的团体,这是个体咨询难以体现的效果。

  在目前工作压力变得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每个人都生活得不容易,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想想办法,通过我们的努力来让每个人都过得更健康快乐。http://www.xlzx.cn/html/counselling/job_subject/job_space/2005/1105/2857.html

  2007年5月15日,我们心理剧中心的咨询师一行六人,来到深圳龙华工业区,为一家港资企业发生的工伤死亡事故作了危机事故的应激管理工作。危机干预旨在阻止极端应激事件所至后果的恶化.通过即刻处理危机,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趋于稳定。
  由于我们此次的介入时间已经距离事故发生一周的时间,我们采取了小组干预(集体晤谈)的方式:以危机干预技术和心理剧技术来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危机管理。集体晤谈,又叫严重事件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分六次进行的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 。一般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内开始第一实施。
  首先,我们将同此次事故等距离的工友组织起来,围坐成一圈,咨询师分散坐在工友中间,一起进行事件重组——每个人用叙事的方法讲出自己知道的那部分,这个工作是把事件完整化,也是要别人知道自己的部分(碎片)。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工友们依次描述了事故发生以来自己的一
  些改变:有人害怕,有人睡不着觉,有人吃不下去东西,有人恶心,有人头痛,有人做恶梦,有人脾气变得很暴躁,有人说一直觉得死者还活着,有人觉得恍惚……因为在场的每个工友的经历都是整个发生事件的一部分,有人知道这段,有人知道那段,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叙述,那些碎片式的记忆才能连成一体,整个事件也才会完整。
  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应该知道事件完整的过程,这有助于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帮助解决内疚与怀疑。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讲述着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境,还原了这次事故完整的过程。在整个叙述的过程,有的人不停的哭泣;有的人还在害怕、心悸;有的人不愿提起,想要回避……咨询师一直在他们身旁,积极地关注着工友们,安慰、支持、鼓励着他们。
  第二阶段,咨询师进行了有关创伤和创伤反应的心理教育工作。在这一环节中,咨询师告知了工友们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和症状,并从生物学理论解释了当危机事故发生后机体出现反应和症状的原因,解释了症状的功能和生存的价值。让工友们明白他们的所有反应都是正常合理的,每一个健康人在面对这样非正常的情境都会有类似的正常反应。
  第三阶段,我们运用了心理剧的技术,由我们的咨询师扮演死者、让工友们依次与死者进行对话。通过对话,处理了工友们的未完情节。随即,我们带领工友一起为死者举行追悼会,通过告别仪式,寄托哀思,让生者释怀。负有责任的组长站出来说: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日子,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来看你。
  第四阶段,针对这家工厂的实际情况,我们教给工友们一些危机事故后有用的应对策略:开展叙事、发现事故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分散注意力、锻炼、放松、寻求社会支持等等。工友们在咨询师的带领下,学习了非常有用的放松技术。……
  第六阶段,恢复期
  讲述《浴火凤凰现象》,工友们逐一明确自己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
  工厂的回馈:此次的危机事故应激管理工作,加强了员工的团结和凝聚力,减少了缺勤率,一定程度的帮助员工恢复稳定状态,也使工友们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的体会:此次的危机事故压力管理工作,达到了很好的心理干预的效果

  http://info.xlzx.com/683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1
补充:企业危机一般指财务或火灾等突发事件,如果是指心理危机,我觉得跟公众危机没有差别,对待的方式也基本一致。这是一篇英文参考资料:
Crisis Intervention: A Review

Raymond B. Flannery, Jr., Ph.D.,

ABSTRACT: Critical incidents are sudden, unexpected, often life-threatening time-limited events that
may overwhelm an individual’s capacity to respond adaptively. Frequently, extreme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ors may result in personal crises, traumatic stress, and eve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ise, fully-referenced,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crisis intervention procedur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 Everly & Mitchell, 1999; Flannery, 1999)

KEY WORDS: Crisis; crisis intervention;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 disaster

下载地址是:
http://www.icisf.org/Acrobat%20Documents/TerrorismIncident/CrsIntRev.pdf

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有哪些反应?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 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心理危机经历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亲人得了 “非典”,医护人员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哪些因素影响个体对危机的心理反应?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对待 SARS,有的人平静坦然,镇定自若,善于应付;有的人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危机反应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支持状况、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

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如听信传言,出现超市抢购,哄抬物价,犯罪增加等。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在 SARS流行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SARS流行时期,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感染SARS;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SARS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非典”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对于SARS疫情,心理专家能够提供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SARS流行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尽量减少人际互动,所以电话咨询、媒体问答和网络咨询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过,在SARS危机后期干预工作中仍然可以使用、也应该使用探讨辅导策略,运用群体动力,协助人们正确总结和处理SARS危机留下的心理问题。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电子文本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请各地参照执行。执行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联系人:卫生部疾控局 严俊 金同玲

联系电话:010-68792358,68792656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六)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订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五、出发前准备

(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九)尽量保留全部发生的财务票据。

外援心理援助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前,尽量与当地联络人进行沟通,了解灾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六、现场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在已有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继续按照方案开展干预;还没有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抓紧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在医院,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法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在灾民转移集中安置点,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援宣传资料;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并随时干预。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

七、常用干预技术

(一)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普通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技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从灾难当时的救援,到整个事件的善后安置处理,都需要有心理危机管理的意识与措施,以便为整个灾难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群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过于集中。

在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实施分组管理,最好由相互熟悉的灾民组成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选派小组长,作为与心理救援协调组的联络人。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2. 依靠各方力量参与。建立与当地民政部门、学校、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负责灾民安置与服务的部门/组织的联系,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3. 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4. 心理救援协调组应该积极与救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协调好与各个救灾部门的关系,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在心理危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对策,以使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二)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重点人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1. 稳定情绪技术要点

(1)倾听与理解。目标: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人群,给予倾听和理解,并做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增强安全感。目标:减少重点人群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3)适度的情绪释放。目标: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人群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4)释疑解惑。目标:对于重点人群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5)实际协助。目标:给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重点人群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重点人群解决面临的困难。

(6)重建支持系统。目标:帮助重点人群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人群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8)联系其他服务部门。目标: 帮助重点人群联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门的服务。

2. 放松训练要点

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3. 心理辅导要点

通过交谈来减轻灾难对重点人群造成精神伤害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时,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如:住院轻伤员、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

(1) 目标

在灾难及紧急事件发生后,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同时,鉴别重点人群中因灾难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并提供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的建议和信息。

(2) 过程

第一,了解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了解灾难给人带来的应激反应表现和灾难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引导重点人群说出在灾难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帮助重点人群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第二,寻求社会支持网络。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画出能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网络图,尽量具体化,可以写出他们的名字,并注明每个人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或信息、物质方面等等。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给儿童做心理辅导时,目的和活动内容相同,但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多画画、捏橡皮泥、讲故事或写字。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可以只画出自己的网络,不用具体化在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

第三,应对方式。帮助重点人群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人群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讨论在灾难发生后,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灾难带给自己的反应的?如多跟亲友或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保持以往的作习时间、做一些可行且对改善现状有帮助的事等,避免不好的应对(如冲动、酗酒、自伤、自杀)。注意儿童的年龄差异,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以说、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应对方式。鼓励儿童生活规律,多跟同伴、家人等在一起。要善于用儿童使用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

附表:1. 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2. 心理干预工作日志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20/content_8213251.htm

专访我省赴川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赵国秋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8/05/20/009528650.shtml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非常重要 队伍如何组建
http://health.sohu.com/20080516/n256908495.shtml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http://edu.sina.com.cn/l/2008-05-16/18121430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