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题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并且论述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7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人自由,可以无条件享受到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自由,无法享受到的社会福利保障的国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保障程度越平等越发达,人人越轻松自在,社会主义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

阅读本文,请大家首先明确一点,本文说的是真正的资本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不是口头上的资本主义和口头上的社会主义,更不是别有用心的随便互相乱扣帽子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请大家不要举一些口头上的社会主义例子来反对本文。要举例子,请先根据本文的定义来判断你的例子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特征。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其核心问题是 物质财富的生产和使用的差异,体现在实际上是 新增科技成果的生产和无条件使用的差异。下文用 财富 代表 人类社会的物质成果。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利益怎么分发的问题。

资本主义:完全自由市场竞争,谁能得到多少财富就得到多少。国家仅从事仅有必要的公共服务,不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不搞社会福利保障,国民不能无条件得到财富。

社会主义:完全自由市场竞争,国家不仅从事仅有的必要的公共服务,而且通过各种途径,适当地把财富从竞争力强的人手中调节到竞争力弱的人手中,国民人人无条件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官僚控制一切资源财富,代表一切人的制度,是封建主义。官僚控制一切,包括控制人的,是奴隶主义。

资本主义是把人的自私性的一面发展到极致,是一种有压力的竞争系统;社会主义是把人的利他性的一面充分发挥,让人类社会充满人性,让人更加轻松愉快地生活,让人人无条件享受到科技发展的好处。

“无条件”的含义是:只要是一国国民,而不论其他任何差别,就可以具备获取保障的资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代替人生产劳动的趋势越演越烈,人就越来越不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在整体上,从劳动的角度说,这是一个机器淘汰人的过程。从劳动成果的角度说,人可以越来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但是具体到个人,财富自然占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富者越富,享受不完,财富成为意义不大的符号。穷者越穷,衣食无着。但是所有人,都生存在危机和压力之中,因为一切都在变化,谁也不能总是占有优势。

按照这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理论上,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就必然是1%,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不到的人占有所有财富,其他人全部饿死。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因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下去,因为科技是全人类的创造发明,所以科技成果也应该所有人共享,自由民主平等的资本主义会想出一种更好的财富使用模式,那就是国家调节富裕财富,把财富无条件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中,让人人获得生存保障,因此,资本主义会非常自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真正进入社会主义以后,人人无生存压力,人人生存无忧,这种人穷志短的局面会不复存在,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人的能力和智慧会得到极大发挥,人类的科技能力就会有质的突破,更大的飞跃。

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天性,没有人喜欢生命是苍白的。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生命状态像行尸走肉一般。所以人人得到完全的生存保障以后,不仅不会懒惰,恰恰相反,因为可以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其生命力和创造力都会有巨大释放,人类的未来会走进一个灿烂的时期。

判断一个事物的性质,要从客观的真实发生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不能依据口头的虚幻的言辞。

总之,科技发展的自动化程度决定了财富获取的自动化程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人们轻松自在的程度,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事情是否成功,总是取决于两个方面,客观的环境条件(科技)和人为的努力。真实发生的事情,才对人们具有真实的意义。设计中的社会主义,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官僚封建主义)——财富绝大多数集中到官僚的腰包里,可以被其随意挥霍浪费,国民毫无地位可言。

从实际情况来分析世界趋势,资本主义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成分,甚至已经完全变质,成了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其客观科技发展进程决定了的,也和自由民主平等的选举制度分不开。

2008年5月27日
第2个回答  2008-05-2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