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应该从哪开始?

如题所述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1
阿弥陀佛
耀一法师: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2/115912.html

学佛应该从哪开始?五戒十善八正道。

五戒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
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
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
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
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
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
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
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土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
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
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
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
并及葱韭薤蒜兴渠。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
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
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
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
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
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
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
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
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
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
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
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

八正道

(一)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去善向善,于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
(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
(三)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
(四)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
(五)正命,又作谛受。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
(六)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即谓能求方便精勤。
(七)正念,又作谛意。即以自共相观身、受、心、法等四者。
(八)正定,又作谛定。即离欲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乃至四禅。
第2个回答  2013-04-12
信是学佛第一关
想要幸福先要认清生命的真相,影响一个人认清生命的真相、获得真正幸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的先天的根机、后天切实的修行努力、在修行过程中追随的师友、修行过程中选择的门路……在众多因素中唯以信为根,以信为首。尽管修行之路、幸福之路会是百转千回,路上会有千难万苦,但只要有信,我们终会悟道解脱;反过来说,即使我们有着上等的根器,碰到了真正的良师益友,切实的精进修行,如果没有信,到头来仍不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什么是信?

这里讨论的信包含两层含义:

1、相信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具足所有美好的潜质,都能通过自己认清生命真相、获得真正的幸福(用佛家的话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佛)

2、相信你和任何人一样具足了所有美好的潜质,而且能通过自己完全可以认清生命真相、获得真正的幸福。(用佛家的话就是你也可以成佛)

信的重要性

细说有二:

1、信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借由信,我们才登门入室,真正走上了探索生命真相、获得幸福的道路。没有信,连幸福的门都没进,更不用谈什么幸福、解脱。

2、信是探索真相、获得幸福的能量之源

打个比方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智慧之路、幸福之路上行进的汽车,而信即是车内燃料。道路难寻、终点不知、旅途漫漫,此状况下燃料之重要性更不可言表,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力量的来源,觉悟之旅、幸福之旅顷刻便会戛然而止。有了信,有了充足的燃料,路再远,路再难,总会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

现实生活中不信者有三:

1 、彻底的悲观者

他们甚至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的烦恼、痛苦可以得到改善,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够觉悟、幸福,对于别人的建议或者劝导一般都是嗤之以鼻,仿佛天底下唯有他一人是真正的明白人,而明白的道理就是命该如此。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不能不让人可怜之至,这些人是真正的无可救药者,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由烦恼、痛苦的蹂躏。

2 、懦弱的畏难者

也许相信觉悟、幸福的可能性,但是却被修行路上的困难吓倒了,其实人都有惧怕改变的心理,害怕摆脱原有的生活轨迹,害怕面对未知的世界。因为害怕改变,所以他们拒绝改变,这种恐惧让他们彻底失去了认清真相、获得幸福的可能。

3、天生的自卑者

他们顽固的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认清真相、挣脱痛苦的枷锁、获得真正的幸福,纵然别人都可以。哀莫大于心死,幸福绝不会降临到一个不给自己机会的人。

做一个真正的信者

每个人都具足一切美好的潜质,每个人都可以觉悟、成佛、幸福,许多人终生活在痛苦中,就是因为不相信自己,不信自己与佛无二,不信自己原本具足。笔者看来,每个立志觉悟、立志幸福的人内心要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霸气,这样说不是让你狂妄自大、盛气凌人,而是让你真正从心底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导,你自己才是认清真相、获得幸福的真正主体。切不可被外境迷惑,徒劳向外追求,向外求法实在是缘木求鱼。正所谓:“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名真现实”,什么叫人成?真正的相信自己、回归自己就是人成,修行的过程、获得幸福的过程,即是完善自我过程,修行的目的就是让你真正相信自己、回归自己。
第3个回答  2013-04-14
从心开始。心宛如大树,所有树枝及诸花果皆悉依根,心外别求,终无是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11
我自己来说。是这样打算的。
第1步:持戒。
第2步:学净土。《佛说无量寿经》。把佛号念起来。
第3步:边念佛边学《金刚经》《圆觉经》速度把智慧开了。
第4步:智慧开了后。广读大量佛经。行六度万行。
第5步:往生。去阿弥陀佛处进修。
第6步:离开净土。遍行十方法界。广击法鼓。
第7步:功德圆满。于无佛世界。成无上等正觉。开立佛教。成佛。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