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及其原因

如题所述

由台湾附近的海底地形图可知, 台湾岛东西两侧的海域海水深度有很大的差异。 就海底地形来说, 台湾海峡一侧是在大陆棚上,水深不超过 200 公尺 ,而太平洋一侧则是深达数千公尺的海槽或海盆。 就海底地形来说, 台湾海峡一侧是在大陆棚上,水深不超过 200 公尺 ,而太平洋一侧则是深达数千公尺的海槽或海盆。

仔细再看东侧的海底,可发现在宜兰外海有一组特殊的地形向东延伸至琉球 ,这是琉球岛孤系统的一部分;而在台东至恒春半岛之间又有一组特殊的地形向南延伸至吕宋岛 ( 菲律宾 ),则是吕宋岛弧的一部分。 仔细再看东侧的海底,可发现在宜兰外海有一组特殊的地形向东延伸至琉球 ,这是琉球岛孤系统的一部分;而在台东至恒春半岛之间又有一组特殊的地形向南延伸至吕宋岛 ( 菲律宾 ),则是吕宋岛弧的一部分。 火山岛弧及伴随的海沟是板块隐没边界的特徵之一,在这张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由岛弧地形找出板块边界,边界以东称为菲律宾海板块,以西则是欧亚大陆板块。 火山岛弧及伴随的海沟是板块隐没边界的特征之一,在这张图中可以很清楚的由岛弧地形找出板块边界,边界以东称为菲律宾海板块,以西则是欧亚大陆板块。

数百万年以来, 菲律宾海板块正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向西北方向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造成的结果就是台湾中央山脉从海底被隆起,并发生变质作用。 数百万年以来, 菲律宾海板块正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向西北方向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造成的结果就是台湾中央山脉从海底被隆起,并发生变质作用。 难怪台湾岛的地形主轴线是东北-西南向,也难怪中央山脉地层的变质度是由西向东渐增了! 难怪台湾岛的地形主轴线是东北-西南向,也难怪中央山脉地层的变质度是由西向东渐增了!

台湾岛上的板块边界位於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的花东纵谷 ,换句话说, 海岸山脉应是随著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才「并入」 台湾岛的。 台湾岛上的板块边界位于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的花东纵谷 ,换句话说, 海岸山脉应是随着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才「并入」 台湾岛的。 这就是为什麼海岸山脉的地质特性与全岛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海岸山脉的地质特性与全岛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3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岛。关于台湾岛的形成,在地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台湾是东亚岛弧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形成与东亚岛弧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东亚岛弧即指东亚大陆架与太平洋西部海沟之间的岛弧,包括干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及其附近小岛、菲律宾群岛等。东亚岛弧的形成,是以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为标志。而东亚褶皱山系的出现则是由于以下因素造成的:在地壳运动中,东亚大陆架一方面受到来自大陆方向的强大挤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巨大而坚硬的太平洋地块的阻抗,于是在它前沿形成了一系列按东北——西南方向排列的山脉,那就是东亚褶皱山系,当它露出海面时,便构成了东亚岛弧。单就台湾讲,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产生褶皱、隆降而奠定台湾地质的基础。  这大约是在地质年代的中生代的三迭纪的事,距今差不多2亿年。此后在很长时间里,这里又为海水所淹没,直到新生代早第三纪的始新世即距今约4000万年时,地球上最近的一次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使台湾及其附近小岛再受到造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多次的地壳运动,台湾大部分地区因受挤压褶皱而上升,大约在新生代晚第三纪的中新世即距今1000到2000万年时,又重新被海水淹没,只有高耸的中央山脉突露出海面,后来长期在山脉的两侧,集起大量的沉积物。  接着在地质年代新生代晚第三纪的上新世即距今200到300万年前,造山运动又再剧烈进行,中央山脉再度挤压上升,其两侧也褶皱成山,显露出海面,那就是中央山脉东的台东山脉西的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终形成了台湾的现代地形。因为越是靠近太平洋,受到太平洋地块的阻抗越大,褶皱山脉的山势越高耸,所以台湾的地势比起它的内陆的福建等都来得高峻;也就因此,即使台湾岛本身,也是东边比西边陡峭。  另一种看法是,台湾地层与大陆属于同一结构,在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纪前即距今100万年前后,它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同大陆连接在一起,最多是一个半岛。第四纪后因地层变动,局部陆地下沉,出现了台湾海峡,使台湾成了海岛。持这种看法的人还指出,即使出现了海峡,澎湖列岛南部同福建陆地之间,直到5400年前,还有一条经过台湾礁的陆地联系着,而澎湖与台湾的陆地联系则一直维持到距今6200年前。  有人还从研究台湾的史前文化来证明上述见解的正确性。人们在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那里出土的石制品有6000余件,都与祖国大陆(特别是南部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无论在制作技术上或基本类型上,都没有多大的差别。有人发现,从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发掘出的史前时期的彩陶和黑陶,与大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黑陶非常相似,还有人在台北县淡水镇八里乡八盆坎地方发掘的青铜制成的两翼式箭头,经切片化验,发现它的冶铸方法是大陆殷商时代的。  此外,人们在淡水河流域还发现,那里出土的赤褐的粗砂陶器与福建金门县出土的黑色和红色的陶器在刻纹等方面很相近,可能属于同一类型。这些自然只能从两边曾是以陆相连中来说明。支持这种看法的人,还从台湾古代动物化石来证明有人在台湾西部发现许多大型哺乳类——如象、犀牛、野牛、野鹿、剑虎等的化石,说明早在距今100万年左右有大批动物,从大陆别地移到原属大陆的台湾。也有考察野生植物后指出,台地野生植物和大陆上的野生植物相比,多是大同小异的,大多相同相近或近缘。据统计,台湾洋齿类以上的野生植物达3800多种,其中有1000种(占28%)与大陆完全相同,等等。  把上述两种看法概括一下可以看出,不管那种都指出台湾是由地壳运动而出现的。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纪以前台湾同大陆分开的,第四纪以后有过合在一起的时候。这因为,第四纪更新世前期即距今100万年左右,由于地壳上升的变动和地球上气候变冷的影响,沿海地区出现了陆地面积扩大的情况,那时候台湾海峡的海水可能几乎退干,成了陆地,于是出现了台湾同大陆连成一片的局面。后来到了更新世后期,地球上气候转暖,海水上升,陆地减少,台湾海峡又再出现,台湾同大陆又隔开了。以后又再相连、相隔。如此经过了多次反复。自然相隔的时间很长,而相连的时间也不很短。台地的大型哺乳动物就是在两地相连时从大陆别地进入台湾的;人类史前文化,也是在两地相连时一部分人从大陆带进台湾的。  三说各有道理,何说为是,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
第2个回答  2013-04-13
就海底地形来说, 台湾海峡一侧是在大陆架(大陆棚)上,水深不超过200 米 ,而太平洋一侧则是深达数千米 的海槽或海盆。菲律宾海板块正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向 西北方向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造成的结果就是台 湾中央山脉从海底被隆起,并发生变质作用。

参考网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