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我最近学了这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个问题问你们下,实在想不出来。
问题题目是: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例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题目就是这样了,这段话最后长一点,但是一定要说明某个观点。(观点好一点的,其他就随便了。)
要快点啊,我急用。

失败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成老生常谈,但行动和言语有时是不相一致的。当你的成绩单上出现“红灯”,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丧,别的一无所有?你是否意识到这失败之中有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呢!对此,每个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样!在此颇有必要谈谈:失败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生的成功不计其数,—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现实中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与超越。如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导致“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荒谬结论。比如数学上有名的平行公理,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人们的怀疑。几千年来,无数数学家致力于求证平行公理,但却都失败了。数学家波里埃终身从事平行公理的证明却毫无成就,最终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正当这个问题像无底洞—般吞噬着人们的智慧而不给予任何回报时,罗巴切夫斯基在经过七年求证而毫无结果时,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罗巴切夫斯基在屡次失败之后,总结分析了失败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认识了这一问题,从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但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
年轻人在工作中容易失败,也容易灰心,因此,我们只有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失败中获益,从勤奋中崛起,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244643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4
德摩斯梯尼是古雅典雄辩家,但他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成为演说家的天资。 为了实现当演说家的梦想, 每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德摩斯梯尼就起床,跑到附近的山上,而且还在跑的过程中大声呼喊,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洪亮并且传得更远一些;为了改掉口吃的毛病,他在嘴里含上小石子迎风讲话;为了不再气短,他在爬山攀岩时不停吟诗,并且经常学习演员讲话;为了不再耸肩,他在头顶上放上重物……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始终坚持着…… 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回报,多年之后,辛勤和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