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风后和凤曦氏的故事

有没有关于黄帝、风后和凤曦氏的故事???或者是风后的故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凤曦氏这号人???
还有需要应龙的故事

【渊源】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本可上天做神的应龙不能返回天庭,无奈到南方生活(因此南方的雨水就比北方要多得多)。

【记载】
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传说故事】

之一:应龙与女魃
应龙与女魃,一个神性为水,一个神性为火。原本就拥有相斥相刻,无法相互靠近的命运,怎奈命运的捉弄,火之女魃却爱上了水之应龙,在无法面对面互相见面的情况下,女魃只能每日来到囚锁应龙的那克树下,以天界最美的歌声,来抚慰被锁在云端上的应龙。

应龙逐渐爱上了拥有美丽歌喉的女子,但是,却始终无法见到女子的面容。

在一次的圣战中,应龙被黄帝自云端释放出来。黄帝与蚩尤大战涿鹿。当时,蚩尤得风伯雨师、魍魉魑魅、山精鬼怪之助;然,黄帝则有风后力牧、应龙女魃、天女之辅等众神的帮助。使得最后让黄帝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圣战胜利打败蚩尤的同时,众神等莫不举声欢呼。然而,在消灭蚩尤势力的同时,黄帝也失去了忠臣风后,与其至爱凤曦。而大将应龙与义女女魃,却也因感染了人间的污秽浊气,无法在回到天界……

好不容易有此机会能够见上应龙一面的女魃,在战后,曾经躲至一旁,在远处偷偷的看望,才知,原来她偷偷爱慕的人,竟生得如此俊逸,但眉宇间却带著一股化不开的忧郁,愁的让她心疼,对应龙的爱慕更因此加深。

但在得知应龙也于自己一样因染了人间浊气而无法回到天界时,便暗自设法将应龙身上的浊气全数转移至自己身上。为此,女魃却也付出了代价。自己因为神气尽失,而受到邪气的支配而祸乱人间,春夏秋冬、四季失调,人间所到之处尽皆大旱,人民因此苦不堪言。

回到天界,对女魃的心意于牺牲毫不知情的应龙,还以为是众神大获特赦,他才能再度返回天界;也以为自己所深爱的那名女子,是在圣战时,那名不断协助他的那个纸女仙,因而将爱意转至那名女仙身上,对她疼爱有加。之后,因为人民的怨怪、指责于诸神相继劝柬,不得已,黄帝只好下旨,要应龙前往讨伐女魃,因只有应龙之水才能收伏女魃之火。

两人相战于黄泉冥海之上。战到最后,女魃恢复了神智,抬眼一见,站在眼前与她对战的人,竟是她日思夜念、最最深爱的男子-应龙。想起自己因为邪气与为了吸收应龙身上浊气的关系,必须不断的接近应龙,而导致自己的面目丑恶,女魃低下头,不愿应龙见到自己这副丑陋的模样。看到脚下那片荒凉无青的大地,这时女魃才知为何应龙会站在这里。也明白自己丧失理智后所做出的,竟是一件这么不可原谅的过错。女魃笑了笑,面对眼前的他,她已无心再恋战,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张开双臂,等待应龙给予她最后致命的一击。

不明女魃为何有如此转变的应龙,为了完成众神所托付给他的任务,高高举起手中的刀,笔直的朝女魃的胸口射去……

“来吧!能死在你的手中,对我来说,也算是幸福的……”女魃坦然的一笑。温柔的眼神和柔美的嗓音让应龙赫然悟醒,原来,面目丑恶的女魃竟然是他一直在找寻、一直深深爱着的那名女子,那美丽歌声的主人……

只可惜,为时已晚,大刀直直的插入女魃的胸口,朵朵的血花自女魃的身躯流出。中刀的女魃,已无力气再继续飞在天上,身体直直的朝着黄泉海沉落。望着悲伤悔恨不已的应龙,临死的女魃,希望能化解应龙心中的悲伤与自责,再度唱起了当初他俩相遇的那首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3
风后是黄帝三公之一。因为他洞悉天道,所以黄帝让他配上台,司职天官。风后是伏羲氏后裔。伏羲氏后代曾经建立风国(今湖北天门一带),后世以国为姓。
相传黄帝思贤若渴,以至茶饭不思。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黄帝梦见一阵大风,把天下的尘垢全部刮跑了。醒来觉得奇怪,就细细品味,认为“风是号令,是执掌政权的人。垢字去了,土旁是个后字。难道天下真的有姓风名后的人吗?”于是,就依占卜结果按图骥,走遍天涯海角,历进千辛万苦,“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帝竟然在海边上找到了风后。
风后虽然身居海边与渔夫为伍,但是,他多谋善断,文武兼备。黄帝就选择良辰吉日,在具茨山登台拜相。风后辅佐黄帝以德治民,选贤任能,画野分疆,经土设井,得到大小部落上万个,安庐定居,发展经济,设立集市,让百姓安居乐业。
黄帝在位日久,天下拥戴,就放下政务,离开有熊,驾车访道,足迹遍天下。爱民而不战,遂使四方盗贼,揭竿而起,边境警报不断。受命黄帝,风后整顿军事,设置营垒,军队在山上把守关隘,在河边把守河津,在陆地把守要冲,派轻兵剿灭四方盗贼,天下太平。
据传风后著有《握奇经》一卷,《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风后文可治国,武可安邦,功勋卓著。黄帝为了褒奖他的功德,将具茨山主峰赐给他,并命名为风后岭。后世崇祀他为金川之神。
风后岭为具茨山主峰,高793米,位于新郑西南15公里处。岭上有轩辕庙、轩辕宫、御花园、避暑宫、屯兵洞、嫘祖洞、观兽台、黄帝祠、中天阁等名胜古迹。明代诗人阮汉闻有《风后顶》一诗:“风后名为相,《握奇经》早传。何须下元女,已足洗沩川。文炽从分辙,功高必让权。若为防五大,丹厦有燕然。”
风后城在风后岭山顶,全用红砂石砌成,分内城和外城。外城长6里,宽2米多,高6~7米,现存有南华门。内城长4里,宽2米,高5~6米,现存有讲武门。整座城池依山傍崖,雄伟壮观。